应和念篪竽

出自:宋代·苏颂《次韵签判梁寺丞阻水见寄》

拼音:[yīng,yìng][hé,hè,huó,huò,hú][niàn][chí][y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京府偕趋幕,弥年接坐隅。
驽骀攀骥足,鱼目混骊珠。
风谊敦贪薄,吹嘘变朽枯。
交亲齐鲁卫,政事拟阿蒲。
契合宁容间,情通不鄙无。
邀欢困萍蚁,较味賸莼鲈。
气盛吞云梦,文雄猎具区。
报投均缟紵,应和念篪竽
巢阁行观凤,为裘伫荐狐。
世家传鹊瑞,职业在鸿都。
耸壑方腾干,乘风好纵舻。
一飞尝得志,平步即夷涂。
见比亲琼树,清如隐玉壶。
终当拾青紫,讵止学盘盂。
少别如旬日,相望似五湖。
荒郊逢辙涸,激水待云肤。
窟穴增蛇鼠,腥臊恶蚋蛄。
尊思孔北海,釜叹范莱芜。
始见生蓂魄,俄惊绕树乌。
初犹甘杞菊,久渐厌粱苽。
昼咏依依柳,宵看历历榆。
晨兴常过午,朝膳每通晡。
间逸输吾子,驰驱属鄙夫。
无因随李郭,长日想田苏。
沙涨舟犹胶,河流轨不濡。
行邮才咫尺,命驾只须臾。
坐俟聆金玉,来应笑碔砆。
多惭昏钝枣,难慕湛精醐,
安得生双翼,徒然处橛株。
重吟赠我句,足以豁蒙愚。

查看原文

注释

【应和】反应和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篪】

篪【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直离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馳。《說文》管樂也。《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郭註》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疏》鄭司農註《周禮》云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蘇成公作篪。《古史》蘇成公善吹篪。《釋名》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篇海》本作。《禮記》作竾。亦作筂。

【竽】

竽【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