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苕霅上

出自:宋代·戴复古《黎明府见示令叔显谟开国墓志求诗为赋三首》

拼音:[jì][jiā,jia,jie][tiáo,sháo][zhá][shàng,shǎ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
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
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
为国惜人物,凄然老泪流。

查看原文

注释

【寄家】在异乡安家居住。
【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霅上】浙江湖州的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寄】

寄【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家】

家【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

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家人,易卦名。

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集韻》古胡切,音姑。《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苕】

苕【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霅】

霅【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丈甲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甲切,音喋。《說文》霅霅,震電貌。

《說文》一曰衆言也。从雨,譶省聲。《韻會》衆聲。

《後漢·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註》霅,素洽反。廣雅曰:雨也。

《左思·吳都賦》靸霅驚捷。《註》靸霅,走捷貌。

《廣韻》霅陽,縣名。

《廣韻》水名,在吳興。《集韻》通作。

姓。《字彙補》博物志,孟舒,國名,人首鳥身,其先主爲霅氏。

《廣韻》胡甲切《集韻》轄甲切,音狎。《玉篇》衆言也。

《班固·答賔戲》煜霅其閒。《註》霅,下甲反。煜霅,光貌。

《集韻》域及切,音煜。霅霵,雨聲。

《廣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廣韻》雨霅霅。

《廣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音讋。《廣韻》霅霅,震電貌。

《集韻》色甲切,音啑。散也。《揚雄·甘泉賦》霅然陽開。《註》晉灼曰:散也。師古曰:霅,音所甲反。

《集韻》斬狎切,音眨。地名。霅陽障,在樂浪。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