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帨于巾

出自:宋代·真宗《孝宗明堂前朝献景灵宫八首》

拼音:[zài][shuì][yú][jīn]

平仄:仄仄平平

华灯荧煌,瑞烟氤氲。
威神如在,蠲洁必亲。
再兴于疊,再帨于巾
皇心肃祗,其敢惮勤。

查看原文

字义

【再】

再【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帨】

帨【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玉篇》帨,巾也。《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註》帨,佩巾也。《禮·內則》女子設帨于門右。《註》帨,事人之佩巾也。

《集韻》此芮切,音毳。

須銳切,音歲。

《類篇》欲雪切,音悅。義同。

【于】

于【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巾】

巾【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正韻》居銀切,音䘜。《說文》佩巾也。《禮·內則》盥卒授巾。《註》巾以帨手。

《正韻》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急就篇註》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頭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釋名》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當自謹修於四敎也。

《正韻》羃也。《周語》靜其巾羃。《註》巾羃,所以覆尊彝。

被巾。《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註》婦人領巾也。

《類篇》衣也。《周禮·春官》巾車。《註》巾猶衣也。《疏》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故訓巾猶衣也。

《正韻》帉也。《說文》楚謂大巾曰。

《揚子·方言》蔽厀,魏宋南楚之閒謂之巨巾。

《急就篇註》巾,一曰裹足之巾,若今裒足布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註》巾車,車官之長。

《五音集韻》姜螼切,音巹,飾也。

《集韻》《類篇》香靳切,音焮。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