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节凌霜枝

出自:宋代·张舜民《句》

拼音:[kǔ][jié,jiē][líng][shuāng][zhī,qí]

平仄:仄平平平平

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
李白寻仙持玉杖,庾公对月踞胡床。
楼上康庐紫翠环,槛前湓浦转清湾。
帆开三楚苍茫外,路入双林窅霭间。
山长水远连三楚,物态人情又一州。
义帝凭祠宇,梅真隐市廛。
渔歌回寒浦,樵歌入暝烟。
何处转添孤客恨,两溪流水一城花。
人传桂岭与柳关,南北相望一水间。
岭南为贪泉,饮者生贪黩。
岭北为愈泉,宿病皆祛逐。
得移郴岭清凉地,幸免邕江瘴疠侵。
一从投迹三湘外,两度登高五岭间。
但见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兴亡。
常思武口与樊山,南北相望一水间。
售用无非竹,依裾尽是麻。
西掖阶前辞御伞,琼林殿后媚春衣。
小园寂寞锁春风,初见梅花一树红。
浮花出晚水,苦节凌霜枝
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
莫待海风终夜发,狂随柳絮拥篱根。
犹作霓裳舞妖态,零红坠粉湿秋根。
青春逐流水,素质独轻微。
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
栽培夺天巧,接缀假人功。
四时花不绝。槛中紫艳才盈握,
天上花香暗袭人。彼美出南国,
关山不常有。人拾为衔真可惜,
皮开子落不论钱。正愁春酒尽,
且喜火丹成。姑射团肌雪,
祝融留眼睛。何人栽银杏,
青条数尺间。要有堂堂冠剑叟,
苍然十万甲兵中。勾稽严密不通宾,
因见楸花忆去春。既非扶险阻,
何必问年龄。洲中未种千头橘,
宅畔先栽百本桑。午食易愁藜藿粥,
夜堂无睡数灯花。官园老兵朝入城,
报道新芽已堪摘。玉尺锋稜耸,
银槽样度窊。月中亡桂实,
雨里得天葩。山南之茗先春采,
山北之人及夏尝。为念老亲方见急,
极知旧友不相忘。老来辛苦须自烹,
且勿娉婷腕如玉。香为桃蕊色如麯,
蟹眼松声浮艾绿。黄雀知时节,
清江足稻粱。大裘依古制,
玉辂自隋传。谁题佳句到幽都,
逢着胡儿问大苏。偃松拂尽煎茶石,
苦笋撑开礼斗坛。淡虀苦笋千人供,
青磬莘香一谷传。神妙独数李将军,
安知伯仲非前身。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晚风亦自知人意,
时去时来管送香。异味欲捣虀,
寒香先渍手。桃源在何处。
何劳百响煎。清泉滴沥细如簪,
转尽山腰几百寻。

查看原文

注释

【苦节】《易.节》:"节,亨。苦节,不可贞。"孔颖达疏:"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于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复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意谓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凌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霜枝】带霜的枝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苦】

苦【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节】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凌】

凌【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正韻》離呈切,音陵。《廣韻》冰凌。《風俗通》積冰曰凌。《詩·豳風》三之日納于凌隂。《周禮·天官·凌人註》凌,冰室也。《前漢·高帝紀》未央宮凌室。《註》師古曰:凌室,藏冰之室。

《史記·秦始皇本紀》陵水經地。《註》陵作凌,猶歷也。

《前漢·揚雄傳》虎豹之凌遽。《註》師古曰:凌,戰慄也。

《集韻》《韻會》里孕切,陵去聲。冰也。

【霜】

霜【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秦風》白露爲霜。

《字彙補》國名。《西域記》屈霜國。

姓。見《姓苑》。

《正字通》歷年曰霜。《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

《集韻》《類篇》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

【枝】

枝【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木別生條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廣韻》枝柯也。《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與支通。《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支持也。《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干支亦作幹枝。《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手節曰枝。《孟子》爲長者折枝。《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枝江,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姓。《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集韻》渠羈切,音奇。《字林》橫首枝也。

《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與校通。《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註》校,几足,古文爲枝。與卽枚也。

相关诗句
转尽山腰几百寻 清泉滴沥细如簪 何劳百响煎 桃源在何处 寒香先渍手 异味欲捣虀 时去时来管送香 晚风亦自知人意 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牛背无人卧 安知伯仲非前身 神妙独数李将军 青磬莘香一谷传 淡虀苦笋千人供 苦笋撑开礼斗坛 偃松拂尽煎茶石 逢着胡儿问大苏 谁题佳句到幽都 玉辂自隋传 大裘依古制 清江足稻粱 黄雀知时节 蟹眼松声浮艾绿 香为桃蕊色如麯 且勿娉婷腕如玉 老来辛苦须自烹 极知旧友不相忘 为念老亲方见急 山北之人及夏尝 山南之茗先春采 雨里得天葩 月中亡桂实 银槽样度窊 玉尺锋稜耸 报道新芽已堪摘 官园老兵朝入城 夜堂无睡数灯花 午食易愁藜藿粥 宅畔先栽百本桑 洲中未种千头橘 何必问年龄 既非扶险阻 因见楸花忆去春 勾稽严密不通宾 苍然十万甲兵中 要有堂堂冠剑叟 青条数尺间 何人栽银杏 祝融留眼睛 姑射团肌雪 且喜火丹成 正愁春酒尽 皮开子落不论钱 人拾为衔真可惜 关山不常有 彼美出南国 天上花香暗袭人 槛中紫艳才盈握 四时花不绝 接缀假人功 栽培夺天巧 花肥映雪红 叶硬经霜绿 素质独轻微 青春逐流水 零红坠粉湿秋根 犹作霓裳舞妖态 狂随柳絮拥篱根 莫待海风终夜发 新阳已放一枝新 十月江南号小春 苦节凌霜枝 浮花出晚水 初见梅花一树红 小园寂寞锁春风 琼林殿后媚春衣 西掖阶前辞御伞 依裾尽是麻 售用无非竹 南北相望一水间 常思武口与樊山 足知江夏久兴亡 但见石城多草木 两度登高五岭间 一从投迹三湘外 幸免邕江瘴疠侵 得移郴岭清凉地 宿病皆祛逐 岭北为愈泉 饮者生贪黩 岭南为贪泉 南北相望一水间 人传桂岭与柳关 两溪流水一城花 何处转添孤客恨 樵歌入暝烟 渔歌回寒浦 梅真隐市廛 义帝凭祠宇 物态人情又一州 山长水远连三楚 路入双林窅霭间 帆开三楚苍茫外 槛前湓浦转清湾 楼上康庐紫翠环 庾公对月踞胡床 李白寻仙持玉杖 偏照淮南几处山 知他落日能多少 百年人事倚栏干 万里秋风吹鬓发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