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帝凭祠宇

出自:宋代·张舜民《句》

拼音:[yì][dì][píng][cí][yǔ]

平仄:仄仄平平仄

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几处山。
李白寻仙持玉杖,庾公对月踞胡床。
楼上康庐紫翠环,槛前湓浦转清湾。
帆开三楚苍茫外,路入双林窅霭间。
山长水远连三楚,物态人情又一州。
义帝凭祠宇,梅真隐市廛。
渔歌回寒浦,樵歌入暝烟。
何处转添孤客恨,两溪流水一城花。
人传桂岭与柳关,南北相望一水间。
岭南为贪泉,饮者生贪黩。
岭北为愈泉,宿病皆祛逐。
得移郴岭清凉地,幸免邕江瘴疠侵。
一从投迹三湘外,两度登高五岭间。
但见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兴亡。
常思武口与樊山,南北相望一水间。
售用无非竹,依裾尽是麻。
西掖阶前辞御伞,琼林殿后媚春衣。
小园寂寞锁春风,初见梅花一树红。
浮花出晚水,苦节凌霜枝。
十月江南号小春,新阳已放一枝新。
莫待海风终夜发,狂随柳絮拥篱根。
犹作霓裳舞妖态,零红坠粉湿秋根。
青春逐流水,素质独轻微。
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
栽培夺天巧,接缀假人功。
四时花不绝。槛中紫艳才盈握,
天上花香暗袭人。彼美出南国,
关山不常有。人拾为衔真可惜,
皮开子落不论钱。正愁春酒尽,
且喜火丹成。姑射团肌雪,
祝融留眼睛。何人栽银杏,
青条数尺间。要有堂堂冠剑叟,
苍然十万甲兵中。勾稽严密不通宾,
因见楸花忆去春。既非扶险阻,
何必问年龄。洲中未种千头橘,
宅畔先栽百本桑。午食易愁藜藿粥,
夜堂无睡数灯花。官园老兵朝入城,
报道新芽已堪摘。玉尺锋稜耸,
银槽样度窊。月中亡桂实,
雨里得天葩。山南之茗先春采,
山北之人及夏尝。为念老亲方见急,
极知旧友不相忘。老来辛苦须自烹,
且勿娉婷腕如玉。香为桃蕊色如麯,
蟹眼松声浮艾绿。黄雀知时节,
清江足稻粱。大裘依古制,
玉辂自隋传。谁题佳句到幽都,
逢着胡儿问大苏。偃松拂尽煎茶石,
苦笋撑开礼斗坛。淡虀苦笋千人供,
青磬莘香一谷传。神妙独数李将军,
安知伯仲非前身。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晚风亦自知人意,
时去时来管送香。异味欲捣虀,
寒香先渍手。桃源在何处。
何劳百响煎。清泉滴沥细如簪,
转尽山腰几百寻。

查看原文

注释

【义帝】犹假帝。《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立楚王孙心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明谢肇淛《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祠宇】祠堂;神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凭】

凭【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

《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

姓。

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俗作慿,非。

【祠】

祠【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音詞。祭也。《詩·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

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

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

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

祠官。《朱子·語錄》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議論不合,於是甁爲宮觀祠祿,以待異議之人。

叶祥吏切,音劑。《張衡·東京賦》春秋改節,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增思。躬追養於廟祧,奉烝嘗與禴祠。代叶地,思叶四。

【宇】

宇【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穻《唐韻》《集韻》王矩切《等韻》于矩切,音禹。《說文》宇,屋邊也。《釋名》宇,羽也,如鳥羽翼,自覆蔽也。《易·繫辭》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詩·豳風》八月在宇。《註》宇,簷下也。《大雅》聿來胥宇。

《廣韻》大也。《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史記·秦本紀》包舉宇內。

《孔穎達·正義》于屋,則簷邊爲宇。于國,則四垂爲宇。《周語》先王規方千里,以爲甸服,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隤下曰宇。《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

籀文作㝢。《張衡·東京賦》德㝢天覆。《集韻》亦作㡰。

相关诗句
转尽山腰几百寻 清泉滴沥细如簪 何劳百响煎 桃源在何处 寒香先渍手 异味欲捣虀 时去时来管送香 晚风亦自知人意 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牛背无人卧 安知伯仲非前身 神妙独数李将军 青磬莘香一谷传 淡虀苦笋千人供 苦笋撑开礼斗坛 偃松拂尽煎茶石 逢着胡儿问大苏 谁题佳句到幽都 玉辂自隋传 大裘依古制 清江足稻粱 黄雀知时节 蟹眼松声浮艾绿 香为桃蕊色如麯 且勿娉婷腕如玉 老来辛苦须自烹 极知旧友不相忘 为念老亲方见急 山北之人及夏尝 山南之茗先春采 雨里得天葩 月中亡桂实 银槽样度窊 玉尺锋稜耸 报道新芽已堪摘 官园老兵朝入城 夜堂无睡数灯花 午食易愁藜藿粥 宅畔先栽百本桑 洲中未种千头橘 何必问年龄 既非扶险阻 因见楸花忆去春 勾稽严密不通宾 苍然十万甲兵中 要有堂堂冠剑叟 青条数尺间 何人栽银杏 祝融留眼睛 姑射团肌雪 且喜火丹成 正愁春酒尽 皮开子落不论钱 人拾为衔真可惜 关山不常有 彼美出南国 天上花香暗袭人 槛中紫艳才盈握 四时花不绝 接缀假人功 栽培夺天巧 花肥映雪红 叶硬经霜绿 素质独轻微 青春逐流水 零红坠粉湿秋根 犹作霓裳舞妖态 狂随柳絮拥篱根 莫待海风终夜发 新阳已放一枝新 十月江南号小春 苦节凌霜枝 浮花出晚水 初见梅花一树红 小园寂寞锁春风 琼林殿后媚春衣 西掖阶前辞御伞 依裾尽是麻 售用无非竹 南北相望一水间 常思武口与樊山 足知江夏久兴亡 但见石城多草木 两度登高五岭间 一从投迹三湘外 幸免邕江瘴疠侵 得移郴岭清凉地 宿病皆祛逐 岭北为愈泉 饮者生贪黩 岭南为贪泉 南北相望一水间 人传桂岭与柳关 两溪流水一城花 何处转添孤客恨 樵歌入暝烟 渔歌回寒浦 梅真隐市廛 义帝凭祠宇 物态人情又一州 山长水远连三楚 路入双林窅霭间 帆开三楚苍茫外 槛前湓浦转清湾 楼上康庐紫翠环 庾公对月踞胡床 李白寻仙持玉杖 偏照淮南几处山 知他落日能多少 百年人事倚栏干 万里秋风吹鬓发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