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恣歌谣

出自:宋代·陈普《古田女》

拼音:[yún][shān][zì][gē][yáo]

平仄:平平仄平平

昔年过饶州,一事独希差。
清川浴妇人,以书不以夜。
上流濯垢腻,下流汲归舍。
供佛与事尊,共用如啗蔗。
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
樵苏与负戴,咸与夫并驾。
流污浴岂非,失礼事可讶。
我时适逆旅,一见为汗下。
欲言不可得,况言不可得,
况敢加讥骂。静惟天下事,
无边可悲咤。一从文王没,
声教不逾华。巴夔与闽粤,
至今愧华夏。男不耕穑,
女不专桑柘。内外悉如男,
遇合多自嫁。云山恣歌谣
汤池任腾藉。插花作牙侩,
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
笑语皆机诈。新奇弄浓妆,
会合持物价。愚夫与庸奴,
低头受凌跨。吾闽自如此,
他方我可暇。福州县十三,
余幸穷厓下。十里近郭县,
此俗独未化。一日来古田,
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
水泥和拨迓。事事亦不恶,
位分无假借。三王二帝年,
人伦密无罅。冀方古当涂,
丰水今滻灞。见恶如豺狼,
嗜礼如脍炙。固无期桑中,
亦无舞台榭。一国皆若狂,
一年惟有蜡。盛年事耕织,
斑白可休假。习见宜如常,
骤异良以乍。劝君但勤馌,
兹事宜永谢。傥能用吾言,
鸡豚愿同社。北人见飓风,
掀簸嗟真差。君子逢不若,
白书成黑夜。日月同一天,
宁复殊次舍。礼义无华夷,
悦心悉如蔗。披沙欲出金,
恶莠为害稼。朝歌与胜母,
贤者同回驾。中为去偏倚,
庸但无怪讶。安敢亢亢方,
却无伈伈下。礼不虑咈违,
义不恤怒骂。恭惟秦汉前,
礼乐止河华。七闽义处所,
目不睹韶夏。食才美马甲,
及仅知压柘。应无雁弊聘,
宁识枣修嫁。历汉晋至唐,
谈口无可藉。令孜与思勖,
畏作貂珰霸。每从常衮来,
始识不逆诈。珠玉满面前,
犹或迷光价。一二百年来,
骅骝渐知跨。述古与介夫,
各有诗书暇。晦翁黄勉斋,
遂以教天下。昔时蛮柰国,
今作齐鲁花。沂风蔼莫春,
弦诵殷长夏。蹡蹡多规行,
穆穆亲衔迓。方知地无偏,
又喜才不借。独余男女俗,
缺漏留微罅。未能秣驹汉,
颇碍雪驴灞。有心即知礼,
有口皆思炙。男女既冠笄,
屋宇仍台榭。朝夕晓清温,
春秋能社蜡。溱洧秉简游,
此日何可假。礼自标枝来,
心无倾盖乍。风流与衣冠,
犹当轶王谢。再用前韵。
田渔非女事,诗以告里社。

查看原文

注释

【云山】1.云和山。 2.高耸入云之山。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恣】

恣【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四切,資去聲。《說文》縱也。从心次聲。《漢明德馬皇后詔》寵貴橫恣。

《詩·檜風·小序》疾恣也。《鄭箋》恣,謂狡㹟淫戲,不以禮也。

《五音集韻》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資。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谣】

謠【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與䚻同。謠歌也。《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孫炎曰:聲消搖也。韓詩曰: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謠。戴侗曰:歌必有度曲節,謠則但搖曳永誦之,兒童皆能爲,故有童謠也。《前漢·藝文志》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南齊書·五行志》歌謠,口事也。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

毀也。詳諑字註。

《集韻》或作猶。《禮·檀弓》陶斯咏,咏斯猶。

《韻會》通作繇。《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師古註》謂若童謠,及輿人之誦。

叶夷周切,音由。《前漢·班固敘傳》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算祀於挈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衞名諡於銘謠。龜音丘。

相关诗句
诗以告里社 田渔非女事 再用前韵 犹当轶王谢 风流与衣冠 心无倾盖乍 礼自标枝来 此日何可假 溱洧秉简游 春秋能社蜡 朝夕晓清温 屋宇仍台榭 男女既冠笄 有口皆思炙 有心即知礼 颇碍雪驴灞 未能秣驹汉 缺漏留微罅 独余男女俗 又喜才不借 方知地无偏 穆穆亲衔迓 蹡蹡多规行 弦诵殷长夏 沂风蔼莫春 今作齐鲁花 昔时蛮柰国 遂以教天下 晦翁黄勉斋 各有诗书暇 述古与介夫 骅骝渐知跨 一二百年来 犹或迷光价 珠玉满面前 始识不逆诈 每从常衮来 畏作貂珰霸 令孜与思勖 谈口无可藉 历汉晋至唐 宁识枣修嫁 应无雁弊聘 及仅知压柘 食才美马甲 目不睹韶夏 七闽义处所 礼乐止河华 恭惟秦汉前 义不恤怒骂 礼不虑咈违 却无伈伈下 安敢亢亢方 庸但无怪讶 中为去偏倚 贤者同回驾 朝歌与胜母 恶莠为害稼 披沙欲出金 悦心悉如蔗 礼义无华夷 宁复殊次舍 日月同一天 白书成黑夜 君子逢不若 掀簸嗟真差 北人见飓风 鸡豚愿同社 傥能用吾言 兹事宜永谢 劝君但勤馌 骤异良以乍 习见宜如常 斑白可休假 盛年事耕织 一年惟有蜡 一国皆若狂 亦无舞台榭 固无期桑中 嗜礼如脍炙 见恶如豺狼 丰水今滻灞 冀方古当涂 人伦密无罅 三王二帝年 位分无假借 事事亦不恶 水泥和拨迓 青裙半绞扎 拔秧适初夏 一日来古田 此俗独未化 十里近郭县 余幸穷厓下 福州县十三 他方我可暇 吾闽自如此 低头受凌跨 愚夫与庸奴 会合持物价 新奇弄浓妆 笑语皆机诈 梳头半列肆 城市称雄霸 插花作牙侩 汤池任腾藉 云山恣歌谣 遇合多自嫁 内外悉如男 女不专桑柘 男不耕穑 至今愧华夏 巴夔与闽粤 声教不逾华 一从文王没 无边可悲咤 静惟天下事 况敢加讥骂 况言不可得 欲言不可得 一见为汗下 我时适逆旅 失礼事可讶 流污浴岂非 咸与夫并驾 樵苏与负戴 晴雨亲耕稼 朝昏卖鱼虾 共用如啗蔗 供佛与事尊 下流汲归舍 上流濯垢腻 以书不以夜 清川浴妇人 一事独希差 昔年过饶州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