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次《苍颉篇》

出自:明代·董佐才《题华亭朱孟辩篆冢诗卷》

拼音:[zhuàn][cì][cāng][jié,xié,jiá][piān]

平仄:仄仄平平平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

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
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
龟麟锡禹时,盘铭著汤年。
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
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联。
科斗聿行漆,形体因自然。
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
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
小篆遂名家,劲健含姿妍。
登封及诅神,金石纷雕镌。
下逮隶八分,变化如云烟。
汉经煨烬余,文教仍敷宣。
保氏存六书,学僮谗九千。
扬雄纂奇字,杜林解探研。
继迹非无人,意象莫不全。
伟哉许祭酒,蒐罗归简编。
坠绪赖复举,后学知相沿。
阳冰克远绍,铉锴造其玄。
近代郚与周,笔势回奔川。
华亭朱茂才,好古喜欲颠。
一扫世俗书,习篆忘食眠。
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
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
平生囊橐赀,多充买碑钱。
功深学既精,齿壮志亦坚。
池鱼染皆黑,铁砚磨将穿。
摹拓累万番,期差古人肩。
师法正在兹,什袭比蹄筌。
孙樵文自祭,智永笔忍捐。
前修不我欺,我癖尤难痊。
嵯峨细林山,上与浮云连。
譬彼汲冢书,函之瘗其巅。
聚土封若堂,劖石表为阡。
其阳碧树交,其阴书带缘。
山灵谨诃护,有名如有仙。
挥洒人间者,显晦名非偏。
宝剑贾胡发,玉柙蔓草缠。
何如篆冢光,夜夜映星躔。

查看原文

注释

【撰次】1.编集;编纂。 2.写作;记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撰】

撰【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雛莞切《集韻》《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饌上聲。具也。《增韻》造也。

則也。《易·繫辭》以體天地之撰。《朱子·本義》撰猶事也。《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

撰,述也。屬辭記事曰撰。《唐書·百官志》史館修撰掌修國史。或作篹。

《唐韻》仕免切《集韻》《韻會》《正韻》雛免切,音譔。讀若孱上聲。義同。通作譔。

作僎。

持也。《禮·曲禮》君子欠伸撰杖屨。

《集韻》《韻會》雛戀切《正韻》除戀切,音饌。義同。

集也。亦述也。《歐陽修詩》任君居太原,白首勤著撰。閉戸不求聞,忽來誰所薦。

《集韻》《韻會》《正韻》須兗切。與選同。遣也。一曰擇也。《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吏撰車徒。《釋文》息轉反。《禮·內則》栗曰撰之。《疏》數數布揀撰省視之。

白撰,貨貝名。《前漢·食貨志》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名白撰,直三千。

《集韻》須絹切,音。亦與選同。

損管切。與算同。數也,計也。《周禮·撰車徒註》撰讀曰算,謂數擇之也。

【次】

次【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七四切,音佽。《說文》不前不精也。《徐曰》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師止曰次。《左傳·莊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書·泰誓》戊午,王次于河朔。

位次。《周禮·春官》大史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疏》謂執行祭祀之書,各居所掌位次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次舍。《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比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鄭註》次諸吏直宿,若今之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又》宮伯,授八次八舍之職事。《註》鄭司農云:庶子衞王宮,在內爲次,在外爲舍。

凡舍皆曰次。《左傳·襄二十六年》師陳焚次。《杜註》次,舍也。焚舍,示必死。

安行旅之處爲旅次。《易·旅二爻》旅卽次。

處也。《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次,謂朝、野、市。

張幄於所止之處亦曰次。《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鄭註》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謂接祭退俟之處。

《儀禮·士冠禮》賔就次。《鄭註》次,門外更衣處。必帷幕簟席爲之。

市亭也。《周禮·地官》司市,于思次以令市,而聽大治大訟。涖于介次,而聽小治小訟。《註》思次,若今市亭也。介次,市亭之屬。別小者也。鄭司農云:次,市中樓。

星之躔舍爲次。《禮·月令》日窮于次。《註》次,舍也。正義曰:謂去年季冬,日次於枵,故云日窮於次。

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次之與辰,上下相值。如星紀在丑,斗牛之次。枵在子,虛危之次。

胷中曰胷次。《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於胷次。《註》次,中也。

席閒曰席次。《孔稚圭·北山移文》眉軒席次。

至也。《史記·酷吏杜周傳》內深次骨。《註》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

造次,猶言草次。急遽貌。《論語》造次必於是。《前漢·河閒獻王傳》造次必於儒者。

編髮爲首飾之名。《儀禮·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袡。《註》次,首飾,今時髲也。《疏》《周禮》追師掌后之首服副編次。言次第髮長短爲之,如髲鬄也。別作䯸。

雞次,楚典名。《戰國策》蒙穀獻雞次之典而百官治。

水名,在高平。《水經注》若水與石門水合,水有五原,東水導源高平縣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

諸次,山名。亦水名。《山海經》有大次山,小次山。

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是山多木無草。

居次,匈奴女號,若漢公主。《前漢·常惠傳》獲單于父行及嫂居次。《匈奴傳》王昭君長女爲須卜居次,小女爲當于居次。

姓。《呂氏春秋》荆有勇士次非,亦作佽。

《集韻》資四切,音恣。楡次,地名。《廣輿記》楡次,縣屬太原府。

《集韻》《正韻》跙,王、鄭、馬皆作趦趄。

湑次,漢縣名,在武威郡。《孟康曰》次音咨。

《集韻》才資切,音慈。具次,山名,通作茨。

《楚辭·九歎》今余邦之橫陷兮,宗鬼神之無次。閔先嗣之中絕兮,心惶惑而息悲。次亦叶慈。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颉】

頡【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纈。《說文》直項也。

《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集韻》又作翓。

人名。《前漢·藝文志》倉頡一篇。《春秋·僖二十三年》重耳奔狄,從者顚頡。

皇頡,鄭大夫。馬師頡,鄭子羽孫。

姓。《風俗通》古賢人頡衞。

《莊子·胠篋篇》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辨矣。《註》頡滑,謂難料理也。崔云:纏屈也。李云:滑,滑稽也。一云頡滑,不正之語也。《音義》戸結反。

《廣韻》古黠切《集韻》《正韻》訖黠切,音戛。《正韻》轢也。《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微時,與賔客過巨嫂食,嫂詳爲羹盡櫟釜,乃封其子信爲羹頡侯。《註》索隱曰:羹頡,爵號,非縣名。正義曰:括地志云:羹頡山,在嬀州懷戎縣東南十五里,高祖取其山名爲侯號者,怨故也。

《遼史·耶律斡頡山。

《增韻》減尅也,掠除也。《唐書·高仙芝傳》盜頡資糧。

叶胡計切,音系。《衞恒·四體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

【篇】

篇【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