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弦上数般声

出自:宋代·陶弼《桐》

拼音:[yī][bān][xián][shàng,shǎng][shù,shǔ,shuò][bān][shē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老桐休斲为琴瑟,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查看原文

注释

【一般】1.一样;同样:别和他一般见识。 2.一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通常;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说来,不会出什么事。 4.普通;没有特色:这篇文章写得很一般。 5.见“一般与个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般】

般【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說文》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

《廣韻》般運。《集韻》移也。

《集韻》數別之名。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與班同。《爾雅·釋言》般,還也。《疏》般,還反也。《前漢·趙充國傳》明主般師罷兵。《註》鄧展曰:般,音班。班,還也。

《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鄕兮。《註》般,音班。般,反也。

分也,賜也。《揚子·太經》建侯開國,渙爵般秩。

布也。《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般與班同。布也。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公輸般。《張衡·西京賦》命般爾之巧匠。《註》般,魯般。魯哀公時巧人。

與班同。《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註》般臂,前脛般般然也。《周禮·天官·內饔註》般臂,臂毛有文。

獸名。《揚雄·羽獵賦》屨般首。《註》屨,謂以足蹈之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般般之獸,樂我君囿。《註》謂騶虞也。

《廣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音盤。《玉篇》大船也。

與盤同。盤庚。《周語》作般庚。

《博雅》般桓,不進也。

般還。《禮·投壷》主人般還曰辟。《疏》主人見賓之拜,乃般曲折還,謂賓曰:今辟而不敢受。亦作般旋。《抱朴子·廣譬卷》般旋之儀,見憎於祼踞之鄕。

《爾雅·釋詁》般,樂也。《疏》般者,遊樂也。《揚子·太賦》惟般逸之無斁兮。

《博雅》般,行也。《又》任也。

與槃同。《莊子·田子方》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註》般,字又作槃。般礴,謂其坐也。

《詩·周頌》篇名。

地名。《前漢·地理志》濟南郡般陽縣。

水名。《山海經》沂山,般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與鞶同。《穀梁傳·桓三年》諸母般申之曰:謹愼從爾父母之言。《註》般,囊也。所以盛朝夕所須,以備舅姑之用。《疏》男子般革,婦人般絲,所以盛帨巾之屬,爲謹敬也。

與磐同。《前漢·郊祀志》乾稱飛龍,鴻斬于般。《註》孟康曰:般,水涯堆也。師古曰:般,山石之安者。

《集韻》《韻會》補滿切,音粄。漢縣名。今在齊州地。《前漢·地理志》平原般縣。《註》韋音逋坦反。師古曰:爾雅,九河一曰鉤般。郭璞云:水曲如鉤,流般桓也。然今其土俗如韋音。

《集韻》一曰面平貌。

《正字通》音缽。梵言般若,華言智慧。若,音惹。

蒲先切,音駢。《張衡·西京賦》蚩尤秉鉞,奮鬣被般。禁禦不若,以知神姦。魑魅罔兩,莫能逢旃。

【弦】

弦【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賢。《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

半月曰弦。《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

國名。《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

姓。《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哀四年》齊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

脈數曰弦。《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

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漢·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藪曰弦蒲。《註》在汧縣,又雍州山北有蒲谷鄕弦中谷。

與絃通。《禮·文王世子》春誦夏弦。《樂記》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数】

數【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

《集韻》阻切,音所。義同。

《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禮命之多少。

《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註》隷首,黃帝之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余其期。《註》徐廣曰:數,速也。

《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註》密細之網。

《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仕角切,音浞。促也。

《韻補》叶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