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炊粥一盂

出自:明代·杨基《寄内婉素》

拼音:[zhāo,cháo][chuī][zhōu,yù][yī][yú]

平仄:平平平平平

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
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
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
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
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
中吴昔丧乱,廿口各东西。
有母不得将,独汝与提携。
我复窜远方,送我当路啼。
纷纷道上人,无不为惨凄。
今年我还家,赤手无所赍。
汝亦遇多难,典卖罄珥笄。
朝炊粥一盂,暮食盐与齑。
堂有九十姑,时复羞豚蹄。
膏沐弗暇泽,发落瘦且黧。
别来复秋深,露下百草凄。
破碎要补缀,甘旨需酱醯。
安贫兼养老,此事汝素稽。
作诗远相寄,新月当窗低。

查看原文

字义

【朝】

朝【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陟遙切,音昭。《說文》旦也。从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朝鮮,國名。

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註》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韻補》叶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叶蚩於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叶張流切。《韓愈·祭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叶株遇切。《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叶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旣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叶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炊】

炊【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吹。《說文》爨也。从火,吹省聲。《揚子·方言》爨,齊謂之炊。《公羊傳·宣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史記·封禪書》先炊之屬。《註》正義曰:先炊古炊母之神也。《前漢·郊祀志》作族人炊之屬。

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于炊鼻。

與吹同。《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與吹同。詳口部吹字註。

《集韻》《類篇》尺僞切,吹去聲。炊累,動升也。《莊子·在宥篇》從容無爲而萬物炊累焉。《註》炊去聲。或作吹。

【粥】

粥【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六切,音祝。糜也。《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豆粥。《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茗粥。《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楡粥。《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天有粥㕑。《天文集要》玉井主粥㕑。

凉州以粥爲羅闍。《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說文》本作鬻。今俗作粥。《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註》鬻與粥同。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姓。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楚有粥權,卽熊後。

粥粥,謙貌。《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註》亦作羊六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余六切,音育。《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註》粥粥,敬懼貌。師古曰:粥,弋六反。

北狄名。《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註》粥,音育。

賣也。《禮·王制》田里不粥。《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韻會小補》靡爲切。䭈也。通作靡。

叶職律切,音。《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盂】

盂【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田獵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姓。《左傳》衞有盂黶。

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註》杅亦盂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