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留巴国

出自:宋代·项安世《五月四日贺杨秘书知吉州五十韵》

拼音:[dù,duó][xià][liú][bā][guó]

平仄:平仄平平平

自识杨夫子,于今十二年。
甲辰来右淛,丁未向西川。
逆旅初闻誉,抠衣亟致虔。
未能情款款,已觉志拳拳。
不谓攀天箐,仍逢泛水莲。
兹为元礼御,始执晏平鞭。
远客心危甚,仁人教谒焉。
精能嘉旧作,虚滥鄙新妍。
赠送时三复,经行虑十全。
趍隅残腊月,判袂暮春天。
度夏留巴国,开秋迓蜀船。
追锋承诏急,系缆为情牵。
漕席尊同右,辕门谒并先。
高登诸葛庙,郎咏少陵篇。
岁月催行李,云霄入峻躔。
侧聆参帝牒,俄见贰州权。
进退朝绅竦,恩威俗珥悛。
我分湘麓教,公返汝溪廛。
城郭当来往,书题审食眠。
误恩叨给札,假道惬登筵。
竟日留输写,忧时共涕涟。
岁丁昭奋纪,律值夹姑旋。
谬上鳌扉对,惭充玉府仙。
争惊寒暑变,遐想鬓毛迁。
吉语闻收召,枢筹赖绎编。
遂酬平昔愿,信有切磋缘。
崇礼明真学,修辞戒妄编。
河东来属尔,阳翟去翩然。
世道重开辟,皇情极聘筵。
复来嗟黾勉,同直幸缠绵。
有得皆令饫,逢疑必为蠲。
性情深灌埴,言行密裁朘。
指点吟哦字,铺陈献纳笺。
得师今以始,尚友昔无前。
贤念怀符竹,愚悰慕菽饘。
清班难共恋,良悟迫俱捐。
骐骥先辞枥,驽骀续跨鞯。
离群悲欲割,示训语期镌。
王宋摛文备,曾苏草奏便。
意精言凿凿,事析理平平。
养气归深厚,持身趣重坚。
吕公贤赞确,仲子戒辞专。
永寘盘盂里,终怀杖屦边。
此州多白粲,故部即青毡。
畏爱群心治,纲条众目联。
弛张元有见,宽猛冀无偏。
郡有青原老,人如绿野贤。
年高能著述,身健早林泉。
故事堪频扣,成书为远传。
西江足鱼雁,秋浦正相连。

查看原文

注释

【度夏】过炎热的夏天。如:在度假胜地度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度】

度【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

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

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

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

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

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

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

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

《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

《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

《諡法》心能制義曰度。

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

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夏】

夏【丑集下】【夊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

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

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大俎曰夏。《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周禮·春官·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

陽夏,在開封。《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木名。《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

,胡可切,音荷。《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

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巴】

巴【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巴蕉,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正韻》尾也。

姓。《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相关诗句
秋浦正相连 西江足鱼雁 成书为远传 故事堪频扣 身健早林泉 年高能著述 人如绿野贤 郡有青原老 宽猛冀无偏 弛张元有见 纲条众目联 畏爱群心治 故部即青毡 此州多白粲 终怀杖屦边 永寘盘盂里 仲子戒辞专 吕公贤赞确 持身趣重坚 养气归深厚 事析理平平 意精言凿凿 曾苏草奏便 王宋摛文备 示训语期镌 离群悲欲割 驽骀续跨鞯 骐骥先辞枥 良悟迫俱捐 清班难共恋 愚悰慕菽饘 贤念怀符竹 尚友昔无前 得师今以始 铺陈献纳笺 指点吟哦字 言行密裁朘 性情深灌埴 逢疑必为蠲 有得皆令饫 同直幸缠绵 复来嗟黾勉 皇情极聘筵 世道重开辟 阳翟去翩然 河东来属尔 修辞戒妄编 崇礼明真学 信有切磋缘 遂酬平昔愿 枢筹赖绎编 吉语闻收召 遐想鬓毛迁 争惊寒暑变 惭充玉府仙 谬上鳌扉对 律值夹姑旋 岁丁昭奋纪 忧时共涕涟 竟日留输写 假道惬登筵 误恩叨给札 书题审食眠 城郭当来往 公返汝溪廛 我分湘麓教 恩威俗珥悛 进退朝绅竦 俄见贰州权 侧聆参帝牒 云霄入峻躔 岁月催行李 郎咏少陵篇 高登诸葛庙 辕门谒并先 漕席尊同右 系缆为情牵 追锋承诏急 开秋迓蜀船 度夏留巴国 判袂暮春天 趍隅残腊月 经行虑十全 赠送时三复 虚滥鄙新妍 精能嘉旧作 仁人教谒焉 远客心危甚 始执晏平鞭 兹为元礼御 仍逢泛水莲 不谓攀天箐 已觉志拳拳 未能情款款 抠衣亟致虔 逆旅初闻誉 丁未向西川 甲辰来右淛 于今十二年 自识杨夫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