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但闻惭愧声

出自:宋代·白玉蟾《云游歌》

拼音:[ěr][biān][dàn][wén][cán][kuì][shēng]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云游难,云游难,
万里水烟四海宽。说着这般滋味苦,
教人怎不鼻头酸。初别家山辞骨肉,
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师访道难,
今夜不知何处宿。不觉行行三两程,
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
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孤村宿孤馆,
鸟啼花落千林晚。晚朝早膳又起行,
只有随身一柄伞。渐渐来来兴化军,
风雨萧萧欲送春。惟一空自赤毵瑉,
囊中尚有三两文。行得艰辛脚无力,
满身瘙痒都生虱。茫然到此赤条条,
思欲归乡归未得。争奈旬余守肚饥,
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
遂乃捐身作仆儿。初作仆时未半月,
复与僧主时作别。火云飞上支提峰,
路上石头如火热。炎炎畏日正烧空,
不堪赤脚走途中。一块肉山流出水,
岂曾有扇可摇风。且喜过徐三伏暑,
踪迹于今复剑浦。真个彻骨彻髓贫,
荒郊一夜梧桐雨。黄昏四顾泪珠流,
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茆檐待天晓,
村翁不许住檐头。闻说建宁人好善,
特来此地求衣饭。耳边但闻惭愧声
阿谁可具慈悲眼。忆着从前富贵时,
低头看鼻皱双眉。家家门首空舒手,
那有一人怜乞儿。福建出来到龙虎,
上清宫中谒宫主。未相识前求挂搭,
知堂嫌我身繿缕。恰似先来到武夷,
黄冠道士叱骂时。些儿馊饭冷熟水,
道我孤寒玷辱伊。江之东西湖南北,
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
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
道友笑我何风颠。旧游经复再去来。
大事忽忽莫怨天。我生果有神仙分,
前程有人可师问。于今历练已颟顸,
胸中不着一点闷。记得兵火起淮西,
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
受此饥渴不堪悲。记得武林天大雪,
衣衫破碎风刮骨。何况身中精气全,
犹自冻得皮迸血。又思古庙风雨时,
香炉无火纸钱飞。神号鬼哭天惨惨,
露冷云寒猿夜啼。又思草里卧严霜,
月照苍苔落叶黄。未得些儿真受用,
如何禁得不凄凉。偶然一日天开眼,
陈泥丸公知我懒。癸丑中秋野外晴,
独坐松阴说长短。元来家里有真金,
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长生留命诀,
结茆静坐白云深。炼就金丹亦容易,
或在山中或在市。等闲作此云游歌,
恐人不识云游意。

查看原文

注释

【惭愧】1.亦作"惭愧"。亦作"惭愧"。 2.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3.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边】

邊【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

【但】

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

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闻】

聞【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惭】

慚【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慙,或書作慚。

【愧】

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恐人不识云游意 等闲作此云游歌 或在山中或在市 炼就金丹亦容易 结茆静坐白云深 即得长生留命诀 前日辛勤枉用心 元来家里有真金 独坐松阴说长短 癸丑中秋野外晴 陈泥丸公知我懒 偶然一日天开眼 如何禁得不凄凉 未得些儿真受用 月照苍苔落叶黄 又思草里卧严霜 露冷云寒猿夜啼 神号鬼哭天惨惨 香炉无火纸钱飞 又思古庙风雨时 犹自冻得皮迸血 何况身中精气全 衣衫破碎风刮骨 记得武林天大雪 受此饥渴不堪悲 幸而天与残生活 凄凉数里皆横尸 记得兵火起淮西 胸中不着一点闷 于今历练已颟顸 前程有人可师问 我生果有神仙分 大事忽忽莫怨天 旧游经复再去来 道友笑我何风颠 云游不觉已多年 千山万水空碌碌 广闽淮海数万里 浙之左右接西蜀 江之东西湖南北 道我孤寒玷辱伊 些儿馊饭冷熟水 黄冠道士叱骂时 恰似先来到武夷 知堂嫌我身繿缕 未相识前求挂搭 上清宫中谒宫主 福建出来到龙虎 那有一人怜乞儿 家家门首空舒手 低头看鼻皱双眉 忆着从前富贵时 阿谁可具慈悲眼 耳边但闻惭愧声 特来此地求衣饭 闻说建宁人好善 村翁不许住檐头 偎傍茆檐待天晓 无笠无蓑愁不愁 黄昏四顾泪珠流 荒郊一夜梧桐雨 真个彻骨彻髓贫 踪迹于今复剑浦 且喜过徐三伏暑 岂曾有扇可摇风 一块肉山流出水 不堪赤脚走途中 炎炎畏日正烧空 路上石头如火热 火云飞上支提峰 复与僧主时作别 初作仆时未半月 遂乃捐身作仆儿 来到罗源兴福寺 埋名隐姓有谁知 争奈旬余守肚饥 思欲归乡归未得 茫然到此赤条条 满身瘙痒都生虱 行得艰辛脚无力 囊中尚有三两文 惟一空自赤毵瑉 风雨萧萧欲送春 渐渐来来兴化军 只有随身一柄伞 晚朝早膳又起行 鸟啼花落千林晚 初到孤村宿孤馆 路上何曾见一人 身上衣裳典卖尽 人言此地是漳城 不觉行行三两程 今夜不知何处宿 思量寻师访道难 腰下有钱三百足 初别家山辞骨肉 教人怎不鼻头酸 说着这般滋味苦 万里水烟四海宽 云游难 云游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