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听钟声坐

出自:唐代·白居易《江南喜逢萧》

拼音:[pà][tīng][zhōng][shēng][zuò]

平仄:仄平平平仄

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寓居同永乐,幽会共平康。 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花深态奴宅,竹错得怜堂。 庭晚开红药,门闲荫绿杨。经过悉同巷,居处尽连墙。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选胜移银烛,邀欢举玉觞。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 急管停还奏,繁弦慢更张。雪飞回舞袖,尘起绕歌梁。 旧曲翻调笑,新声打义扬。名情推阿轨,巧语许秋娘。 风暖春将暮,星回夜未央。宴余添粉黛,坐久换衣裳。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 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绿窗笼水影,红壁背灯光。 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 怕听钟声坐,羞明映缦藏。眉残蛾翠浅,鬟解绿云长。 聚散知无定,忧欢事不常。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 去住青门外,留连浐水傍。车行遥寄语,马驻共相望。 云雨分何处,山川共异方。野行初寂寞,店宿乍恓惶。 别后嫌宵永,愁来厌岁芳。几看花结子,频见露为霜。 岁月何超忽,音容坐渺茫。往还书断绝,来去梦游扬。 自我辞秦地,逢君客楚乡。常嗟异岐路,忽喜共舟航。 话旧堪垂泪,思乡数断肠。愁云接巫峡,泪竹近潇湘。 月落江湖阔,天高节候凉。浦深烟渺渺,沙冷月苍苍。 红叶江枫老,青芜驿路荒。野风吹蟋蟀,湖水浸菰蒋。 帝路何由见,心期不可忘。旧游千里外,往事十年强。 春昼提壶饮,秋林摘橘尝。强歌还自感,纵饮不成狂。 永夜长相忆,逢君各共伤。殷勤万里意,并写赠萧郎。

查看原文

字义

【怕】

怕【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韓愈·二鳥詩》鬼神怕嘲詠。

姓。唐有怕善,宋有怕籛。

《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匹陌切,音柏。《說文》無爲也。

《集韻》白各切《正韻》弼各切,與泊通。《集韻》憺怕,靜也。《老子·道德經》我獨泊兮其未兆。或作怕。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钟】

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集韻》或作銿。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相关诗句
并写赠萧郎 殷勤万里意 逢君各共伤 永夜长相忆 纵饮不成狂 强歌还自感 秋林摘橘尝 春昼提壶饮 往事十年强 旧游千里外 心期不可忘 帝路何由见 湖水浸菰蒋 野风吹蟋蟀 青芜驿路荒 红叶江枫老 沙冷月苍苍 浦深烟渺渺 天高节候凉 月落江湖阔 泪竹近潇湘 愁云接巫峡 思乡数断肠 话旧堪垂泪 忽喜共舟航 常嗟异岐路 逢君客楚乡 自我辞秦地 来去梦游扬 往还书断绝 音容坐渺茫 岁月何超忽 频见露为霜 几看花结子 愁来厌岁芳 别后嫌宵永 店宿乍恓惶 野行初寂寞 山川共异方 云雨分何处 马驻共相望 车行遥寄语 留连浐水傍 去住青门外 别骑促晨装 离筵开夕宴 忧欢事不常 聚散知无定 鬟解绿云长 眉残蛾翠浅 羞明映缦藏 怕听钟声坐 私语口脂香 暗娇妆靥笑 邀人解袷裆 索镜收花钿 红壁背灯光 绿窗笼水影 贪眠各占床 留宿争牵袖 罗荐拂鸳鸯 彩帷开翡翠 分头入洞房 结伴归深院 坐久换衣裳 宴余添粉黛 星回夜未央 风暖春将暮 巧语许秋娘 名情推阿轨 新声打义扬 旧曲翻调笑 尘起绕歌梁 雪飞回舞袖 繁弦慢更张 急管停还奏 酒色注鹅黄 炉烟凝麝气 邀欢举玉觞 选胜移银烛 暖手小香囊 拂胸轻粉絮 钗垂小凤行 鬓动悬蝉翼 帔晕紫槟榔 戴花红石竹 风流澹作妆 时世高梳髻 居处尽连墙 经过悉同巷 门闲荫绿杨 庭晚开红药 竹错得怜堂 花深态奴宅 声儿出内坊 师子寻前曲 幽会共平康 寓居同永乐 多陪欢宴场 忆昔嬉游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