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应别後

出自:宋代·赵师侠《忆秦娥》

拼音:[liào][yīng,yìng][bié,biè][hòu]

平仄:仄平平仄

伤离索。不堪凉月穿珠箔。穿珠箔。料应别後,粉销琼削。无聊倚遍西楼角。枝头几误惊飞鹊。惊飞鹊。先来憔悴,更逢摇落。

查看原文

注释

【料应】估计;想来应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料】

料【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量也。《史記·孔子世家》嘗爲季氏吏,料量平。

《廣韻》度也。《玉篇》數也,理也。《增韻》計也。《周語》料民于太原。《史記·李斯傳》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晉書·王之傳》當相料理。《左思·蜀都賦》盧跗是料。

《莊子·盜跖篇》料虎頭,編虎須。《註》料,捋也。

《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註》料者,聲淸而不亂。

《廣韻》《集韻》《韻會》力弔切,音嫽。義同。

人物材質也。《杜甫詩》山色供詩料。

牛馬所食芻豆。《唐書·李林甫傳》立仗馬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

《增韻》祿料也。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别】

別【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

《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䰟者,惟別而已矣。《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後】

後【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躓之也。《玉篇》前後也。《廣韻》先後也。《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後嗣也。《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集韻》亦姓。

《韻會》然後,語辭。

《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厚去聲。《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詩·大雅》予曰有先後。《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廣雅》娣姒,先後也。《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叶後五切,胡上聲。《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