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艗仙槎

出自:宋代·赵师侠《水调歌头》

拼音:[nán,nā][pǔ][yì][xiān][chá]

平仄:平仄仄平平

金鼎调元手,玉殿涣恩华。宣威蜀道,曾见千骑拥高牙。凭仗元枢筹略,宽我宸旒西顾,惠泽被幽遐。为忆江城好,南浦艗仙槎。格天心,膺帝眷,极褒嘉。琳宫香火缘在,远近玉皇家。霖雨久思贤佐,看即声传丹禁,唤仗听宣麻。衮绣公归去,宰路筑堤沙。

查看原文

注释

【南浦】南面的水边。《楚辞·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因称送别之地: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仙槎】1.亦作"僊槎"。 2.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3.《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唐李适《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明刘基《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浦】

浦【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音普。《說文》瀕也。《詩·大雅》率彼淮浦。

《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風土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

浦陽,江名。《廣輿記》浦江,本吳越三江之一。

浦江,縣名,屬金華府。浦城,屬建寧府。

合浦,漢郡名,屬交州。

荒浦,舒鳩地名,見《左傳·襄二十四年》。

姓。晉起居注浦選。

【艗】

艗【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五歷切《集韻》《韻會》倪歷切,音鷁。《廣韻》艗舟,舟頭爲鷁首。《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註》鷁,鳥名也。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靑雀,是其象也。鷁,音亦。《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文鷁,揚旌栧。《正字通》晉王濬造大舟,畫鷁鳥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本作鷁,後人因名舟爲艗。

《集韻》宜戟切,音逆。義同。

【仙】

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

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

輕舉貌。《杜甫詩》行遲更覺仙。

仙居,仙遊,俱縣名。

仙霞,嶺名。

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亦作僲。

【槎】

槎【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註》刋,槎其木。

《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

桴也。同查。見查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