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到荒墟

出自:唐代·张南史《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拼音:[lǎn][gǔ][dào][huāng][xū]

平仄:仄仄仄平平

儒服山东士,衡门洛下居。风尘游上路,简册委空庐。
戎马生郊日,贤人避地初。窜身初浩荡,投迹岂踌躇。
翠羽怜穷鸟,琼枝顾散樗。还令亲道术,倒欲混樵渔。
敝缊袍多补,飞蓬鬓少梳。诵诗陪贾谊,酌酒伴应璩。
鹤膝兵家备,凫茨俭岁储。泊舟依野水,开径接园蔬。
暂阅新山泽,长怀故里闾。思贤乘朗月,览古到荒墟
在竹惭充箭,为兰幸免锄。那堪闻相府,更遣诣公车。
蹇足终难进,颦眉竟未舒。事从因病止,生寄负恩馀。
不见神仙久,无由鄙吝祛。帝庭张礼乐,天阁绣簪裾。
日色浮青琐,香烟近玉除。神清王子敬,气逐马相如。
铜漏时常静,金门步转徐。唯看五字表,不记八行书。
宿昔投知己,周旋谢起予。只应高位隔,讵是故情疏。
为报周多士,须怜楚子虚。一身从弃置,四节苦居诸。
柳发三条陌,花飞六辅渠。灵盘浸沆瀣,龙首映储胥。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鱼。长安同日远,不敢咏归欤。

查看原文

注释

【览古】游览古迹。
【荒墟】1.犹荒芜。 2.废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览】

覽【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盧敢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敢切,藍上聲。《說文》觀也。《孔安國·尚書序》覩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史記·秦始皇紀》登兹泰山,周覽東極。

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

姓。《姓苑》望出彭城。

《韻會》通作攬。《王羲之·蘭亭敘》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正字通》按攬覽音同義別。攬,撮取也。溷同覽,非。

《韻會》《正韻》盧瞰切,藍去聲。《前漢·韋孟·諷諫詩》我王如何,曾不斯覽。叶下鑒,師古讀。

官名。《唐書·南蠻傳》南詔,各府副將曰演覽、繕覽、澹覽、幕覽。《唐書·音義》讀。《俗書證誤》从亽作覧,非。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到】

到【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

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荒】

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

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空也。《吳語》荒成不盟。

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集韻》同慌。《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通肓。《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註》荒,膏荒也。

地名。《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歲名。《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姓,見《通志·氏族略》。

【墟】

墟【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音虛。《說文》大丘也。《禮·檀弓》墟墓之閒,未施哀于民而民哀。

故城。《帝王世紀》瞍妻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得姓姚氏。《左傳·昭七年》謝息遷桃。《註》魯卞縣東南有桃墟,世謂之陶墟,相傳舜所陶處。《竹書紀年》盤庚自奄遷朝歌,遂曰殷墟。

大壑。《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名曰歸墟。《木華·海賦》南澰朱厓,北灑天墟。

商賈貨物輻湊處,古謂之務,今謂之集,又謂之墟。

叶偶舉切,音語。《詩·邶風》升彼墟矣。叶下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