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霓裳九奏

出自:宋代·朱敦儒《水调歌头》

拼音:[màn][shuō,shuì,yuè][ní][cháng,shang][jiǔ][zòu]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查看原文

注释

【漫说】别说,不要说。
【霓裳】1.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2.借指云雾﹐云气。 3.飘拂轻柔的舞衣。 4.借指舞女。 5.道士的衣服。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7.指霓裳羽衣舞。
【九奏】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漫】

漫【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

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

㵎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㵎。

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

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

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

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

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

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

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爛漫,分散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流離爛漫。

《揚子·方言》漢漫,懣也。朝鮮洌水之閒煩懣謂之漢漫。

與墁同。塗也。《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

《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音瞞。水大貌。

《博雅》漫漫,平也。

漫漫,路長貌。與曼通。

《集韻》莫晏切,音謾。與慢同。惰也。亦作僈。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魏文帝·寡婦賦》歷夏日兮苦長,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隕兮集庭,燕雀飛兮我前。

叶眼見切,音面。《揚雄·甘泉賦》仰矯首以高視兮,目瞑眴而無見。正瀏濫以弘惝兮,指東西之漫漫。

【说】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霓】

霓【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五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屈虹靑赤。或白色隂气也。从雨兒聲。《玉篇》雲色似龍也。《埤雅》雄曰虹,雌曰霓。舊說,虹常雙見,鮮盛者雄,其闇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謂之虹,靑白色謂之霓。爾雅釋天曰:霓爲挈貳,貳蓋言二。淮南子說山訓曰:天二氣則成虹是也。《孟子》若大旱之望雲霓也。《集韻》通作蜺。

《爾雅·釋天》疾雷爲霆霓。《註》雷之急擊者謂霹靂。

《廣韻》五計切《集韻》硏計切,音詣。義同。《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廷,雲旗沸霓。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廣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音齧。義同。《釋名》霓,齧也。其體斷絕,見於非時,此灾氣也。傷害於物,如有所食齧也。《南史·王筠傳》沈約製郊居賦,示筠草,筠讀至雌霓連蜷,約撫掌欣忭曰:僕常恐人呼爲霓。○按雌霓之霓,五的反。雲霓之霓,五兮反。學林曰:范蜀公召試學士院,用彩霓作平聲。考試者以范爲失韻,當時學士爲之憤鬱。司馬光曰:約賦但取聲律便美,非霓不可讀爲平聲也。

《張衡·西京賦》直墆霓以高居。《註》墆霓,高貌。

《集韻》《韻會》倪歷切,音鶂。《集韻》雌霓。《集韻》本作蜺。或作蛪。

【裳】

裳【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奏】

奏【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

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叶則古切,音珇。《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本作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