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鹘念搏击

出自:唐代·姚合《从军行》

拼音:[yīng][gǔ,hú][niàn][bó][j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枪。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查看原文

注释

【鹰鹘】1.鹰与鹘。驯养后可助田猎。 2.比喻目光锐利的人。
【搏击】1.猛禽等搏杀猎物:鹰鹘念搏击。 2.泛指搏斗、冲击:徒手搏击|搏击风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鹰】

鷹【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玉篇》鷙鳥。李時珍曰:鷹以膺擊,故謂之鷹。陸佃云:一歲曰黃鷹,二歲曰鴘鷹,鴘次赤也。三歲曰鶬鷹,今通謂之角鷹,頂有毛角微起。一曰題肩,一曰征鳥,一曰爽鳩。《左傳·昭十七年》爽鳩氏。《註》鷹也,一作鶆鳩。《爾雅·釋鳥》鷹鶆鳩。

《本草》虎鷹,翼廣丈餘,能搏虎。《裴氏新書》鷹在衆鳥閒,若睡寐然,故積怒而後全剛生焉。詩大雅: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言其武之奮揚也。《正字通》鷹雄形小雌體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雙骹長者起遲,六翮短者飛急。禮月令,季夏,鷹乃學習。註:鶵學飛。

季秋,鷹乃祭鳥。註:欲食鳥,先殺鳥不食。毛氏曰:本作䧹,後人加鳥字,不知䧹已从隹矣。徐鍇曰:鷹隨人指縱,故从人。

【鹘】

鶻【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鷜鳥。《張衡·東京賦》鶻嘲春鳴。《正字通》鶻多義,冬撮鳥之盈握者,夜燠其爪掌,旦縱之。禽經曰:鶻不擊胎。《李邕鶻賦》營全鳩以自暖,乃詰朝而自釋。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鶻鵃氏司事也。

舟名。《海物異名記》越人水戰,舟名海鶻。急流浴浪不溺。

《廣韻》《集韻》戸八切,音滑。義同。

《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廣韻》鶻,鳥名。鷹屬。

回鶻。《唐書·回鶻傳》元魏時號高車部,隋曰韋紇,亦曰回紇,德宗時請改爲回鶻。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搏】

搏【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說文》索持也。《禮·月令》孟秋務博執。一曰至也。《書·益稷》搏拊琴瑟。

拊也,拍也。《史記·李斯傳》彈箏搏髀。

手擊也。《釋名》指廣搏以擊之。《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史記·項羽紀》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取也。《史記·李斯傳》鑠金百鎰,盜跖不搏。《註》搏猶攫也,取也。凡鳥翼擊物,必轉足取攫,故人取物亦云搏也。

《唐韻》《集韻》匹各切,音粕。亦擊也。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亦擊取也。或作捕。

《集韻》符遇切,音附。捕也。

《集韻》蒲故切《正韻》薄故切,音步。與捕同。詳捕字註。

【击】

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