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澥流东鄙

出自:唐代·薛能《送浙东王大夫》

拼音:[bó][xiè][liú][dōng][bǐ]

平仄:平仄平平仄

天爵擅忠贞,皇恩复宠荣。远源过晋史,甲族本缑笙。
亚相兼尤美,周行历尽清。制除天近晓,衙谢草初生。
宾客招闲地,戎装拥上京。九街鸣玉勒,一宅照红旌。
细雨当离席,遥花显去程。佩刀畿甸色,歌吹馆桥声。
騕褭从秦赐,艅艎到汴迎。步沙逢霁月,宿岸致严更。
渤澥流东鄙,天台压属城。众谈称重镇,公意念疲甿。
井邑曾多难,疮痍此未平。察应均赋敛,逃必复桑耕。
隼重权兼帅,鼍雄设有兵。越台随厚俸,剡硾得尤名。
夜蜡州中宴,春风部外行。香奁扃凤诏,朱篆动龙坑。
报后功何患,投虚论素精。徵还真指掌,感激自关情。
旧业怀昏作,微班负旦评。空余骚雅事,千古傲刘桢。

查看原文

注释

【渤澥】即渤海。
【东鄙】1.东部边境。 2.指东部僻远地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渤】

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㕉窟以漰渤。《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澥】

澥【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正韻》胡買切《集韻》《韻會》下買切,音蟹。《說文》渤澥,海之別名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註》斷水曰澥。

漻澥,小水別名。《張衡·西京賦》擿漻澥。

《類篇》一曰澥,谷也。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鄙】

鄙【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比。《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廣韻》邊鄙也。《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註》鄙,鄭邊邑。

《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鄙與都對言,朴野也。《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鄙與仁對,言不通也。《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嗇於財者曰鄙吝。俗作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