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卓杳冥

出自:唐代·薛能《华岳》

拼音:[sān][fēng][zhuó][yǎo][mí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簇簇复亭亭,三峰卓杳冥。每思穷本末,应合记图经。
发地连宫观,冲天接井星。河微临巨势,秦重载奇形。
太古朝群后,中央擘巨灵。邻州犹映槛,几县恰当庭。
鹤毳坛风乱,龙漦洞水腥。望遥通北极,上彻见东溟。
客玩晴难偶,农祈雨必零。度关无暑气,过路得愁醒。
羽客时应见,霜猿夜可听。顶悬飞瀑峻,崦合白云青。
混石猜良玉,寻苗得茯苓。从官知侧近,悉俸致岩扃。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峰】1.三山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2.三山峰。指江苏三茅山之大茅﹑中茅﹑小茅三山峰。 3.华州之代称。
【杳冥】1.指天空,高远之处。 2.阴暗貌。 3.犹渺茫。 4.谓奥秘莫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峰】

峰【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同峯。

【卓】

卓【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涿。《說文》高也。早上爲卓。隸作卓。《揚子·法言》顏苦孔之卓。《註》顏之苦亡它,惟苦孔子之道卓然高堅也。

《釋名》超卓也。舉脚有所卓越也。

姓。《後漢·卓茂傳》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杳】

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賦》日杳杳而西匿。《淮南子·天文訓》日晡則反景上照於桑楡,故杳字日在木下。

《玉篇》深廣貌。《管子·內業篇》杳乎如入於淵。

叶委羽切,迂上聲。《王逸·九思》意逍遙兮欲歸,衆穢盛兮杳杳。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冥】

冥【子集下】【冖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爾雅·釋言》幼也。《註》幼稚者,冥昧也。《詩·小雅》噦噦其冥。《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註》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靑冥,天也。《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北冥,海也。《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正韻》通作溟。

玄冥,水神。《禮·月令》其神玄冥。《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