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柘林枯荞麦干

出自:唐代·薛逢《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

拼音:[sāng][zhè][lín][kū][qiáo][mài][gān,gà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临溪莫话前途远,
举酒须歌后会难。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
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查看原文

注释

【桑柘】1.桑木与柘木。 2.指农桑之事。
【荞麦】蓼科。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分枝,略带红色。叶宽三角形,花淡红色或白色。瘦果卵圆形,有棱。子粒磨粉供食用。是粮食作物,又是蜜源植物。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中国各地有栽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桑】

桑【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

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

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台桑,地名。啓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空桑,山名。《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桑林,樂名。《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桑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複姓。桑丘、庚桑。,籀文桑。

【柘】

柘【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唐韻古音》之怒切。《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林】

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

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爾雅·釋詁》林,君也。

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綠林,荆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枯】

枯【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荞】

蕎【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舉喬切,音嬌。《爾雅·釋草》蕎,卭鉅。《註》藥草,大戟。《本草》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廣韻》巨嬌切《韻會》渠嬌切,音喬。《玉篇》蕎麥。《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麦】

麦【亥集下】【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正字通》俗麥字。(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

《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姓。《隋書》有麥鐵杖。

《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

《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

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干】

干【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

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㵎也。《詩·小雅》秩秩斯干。《傳》干,㵎也。

水涯也。《易·漸卦》鴻漸于干。《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厓也。

國郊曰干。《詩·邶風》出宿于干。《傳》干言國郊也。

《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自甲至癸爲天干。《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闌干,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韻會》闌楯閒曰闌干。《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韻會》目眶謂之闌干。《正韻》闌干,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蘭干,紵也。《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干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註》干遮,曲名也。

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後漢·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野干,亦獸名。《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發干、蘭干、餘干,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段干,干己,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篇韻》音寒。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與豻通。《類篇》豻或作干。《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叶經天切,音堅。《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