觇星视农正

出自:南北朝·谢朓《赋贫民田诗》

拼音:[chān][xīng][shì][nóng][zhèng,zhē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假遇非将迎。
靖共延殊庆。
中岁历三台。
旬月典邦政。
曾是共治情。
敢忘恤贫病。
将无富教礼。
孰有知方性。
敦本抑工商。
均业省兼井。
察坏见泉脉。
觇星视农正
黍稷缘高殖。
穱稌即卑盛。
旧埒新塍分。
青苗泉水映。
遥树匝清阴。
连山周远净。
即此风云佳。
孤觞聊可命。
既微三载道。
庶藉两歧咏。
俾尔仓廪实。
余从谷口郑。

查看原文

注释

【农正】古代职掌农事的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觇】

覘【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癡廉切《正韻》蚩占切,諂平聲。《說文》窺也。《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廣韻》姦譎。

《集韻》或作沾。《禮·檀弓》我喪也斯沾。《註》沾、覘同。

或作佔。《禮·學記》呻其佔畢。《註》佔,視也。謂之畢。

或作䀡。《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䀡。

《廣韻》《集韻》《韻會》敕豔切,諂去聲。義同。

《集韻》丑琰切,音諂。視也。

《類篇》都含切,音耽。緩頰也。一曰舉首。

《字彙補》公低切,音稽。《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星】

星【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衆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爲星辰。

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穀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穀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视】

視【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姓,見《姓苑》。

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嗜上聲。義同。

《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农】

農【酉集下】【辰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䢉奴冬切,音儂。《說文》耕也,種也。《書·洪範》農用八政。《註》農者,所以厚生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註》三農:山農、澤農、平地農也。《左傳·襄九年》其庶人力于農穡。《註》種曰農,斂曰穡。

神農,古炎帝號。《前漢·食貨志》闢土植穀曰農。炎帝敎民植穀,故號神農氏,謂神其農業也。

萬山氏有子曰農,能植百穀,後世因名耕甿爲農。

司農,官名。《前漢·百官志》秦曰治粟內史,漢景帝更名大司農。

弘農,郡名。《前漢·地理志註》武帝元鼎四年置。

姓也。《風俗通》神農氏後。

叶奴當切,音囊。《潘岳·籍田頌》思樂甸畿,薄采其芳。大君戾止,言籍其農。

叶奴刀切,音猱。《束皙·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踐職,美莫富乎歡農。

【正】

正【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㱏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複姓,漢有正令官。

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