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瑱山境

出自: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

拼音:[cǐ][shì][tiàn,tián,zhèn][shān][jì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万锺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耕也馁,学也禄,孔子徒。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查看原文

字义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瑱】

瑱【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甸切,音䀖。《說文》以玉充耳也。《詩·鄘風》玉之瑱也。《傳》瑱,塞耳也。《衞風》充耳琇瑩。《傳》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侯以石。《禮·檀弓》練角瑱。《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廣韻》玉名。《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瑱。《註》盈瑱,盈尺之玉也。

《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註》瑱,他見反。瑱,謂文采相雜也。

《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音鎭。充耳玉也。《釋名》瑱,鎭也。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玉名。《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釋文》瑱,宜作鎭音。《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註》瑱,音鎮。

人名。《正韻》唐將來瑱。

《集韻》他典切,音腆。玉也。

堂練切,音電。玉名。

《正韻》之人切,音眞。同鎭。

玉充耳。

音田。《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註》廣雅曰:瑱,音田。礩也。

《。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境】

境【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魯語》外臣之言不越境。《史記·諸侯王表》諸侯比境。《註》地相接次也。《前漢·地理志》開地斥境。通作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