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汨没

出自:元代·王哲《行香子 赠弟子》

拼音:[cháng][mì][méi,mò]

平仄:平仄平

再索新词,不写藏头。分明处、说个因由。诸公不省,尚自相求。被风流事,常汨没,几时休。悟取玄机,认取持修。丹成后、神气精收。前程稳路,三岛十洲。你早回头,应与我,共同游。

查看原文

字义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汨】

汨【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說文》長沙汨羅淵,屈原所沉之水。《一統志》汨羅,江名,在湘隂縣北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隂,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經古羅城曰羅水,至屈潭復合,故曰汨羅。西流入湘。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治也。汨作,書亡篇名。《孔安國書序》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傳》汨,治。作,興也。言治民之功興,故爲汨作之篇。

水聲。《木華·海賦》浤浤汨汨。《註》波浪聲也。

通也。《周語》决汨九川。《又》汨越九原。《韋昭註》汨,通,越,揚也。

亂也。《書·洪範》汨陳其五行。《正義》言五行陳列皆亂也。

汨沒也。《避暑錄》今人言汨沒,當是浮沉之意。《杜甫詩》汨沒一朝伸。《韻會》通作淈。

《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涌波也。《莊子·達生篇》與齊俱入,與汨偕出。《註》司馬曰:汨,涌波也。郭云:回伏而涌出者,汨也。與汩別。《佩觿集》汨,莫的翻。汨羅江。

音骨,沒也。或从曰,非。汨、汩yì。

【没】

沒【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歿歾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

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

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

貪也。《晉語》不沒爲後。

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

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

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

《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冷水曰時根沒。

《集韻》莫佩切,音妹。亦沈也。

母果切,音麼。不知而問曰拾沒。

《韻補》叶明祕切,音寐。《曹植·七啓》翔爾鴻翥,濈然鳧沒。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逮音遞。《說文》本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