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焕炳

出自:元代·王哲《绛都春》

拼音:[guāng][chuán,zhuàn][huàn][bǐng]

平仄:平平仄仄

天然省悟,此一遇转增,清凉尤憬。定里铅汞结就,都缘壬逢丙。元初面目成琼颈。返照长生安静。速令归去,前程已许,久通坚永。好景。光传焕炳。见空外万门道,银霞齐整。渐渐近来,相接相迎,须臾顷。蓬莱路阐神仙境。有个金童邀请。谨持玉诏,亲教害风受领。

查看原文

注释

【焕炳】1.明亮。 2.昭彰。 3.谓词采明丽。 4.见"烂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传】

傳【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焕】

煥【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烉《唐韻》呼貫切《廣韻》火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說文》火光也。

《玉篇》明也。《論語》煥乎其有文章。

叶許縣切,音絢。《徐幹·齊都賦》雕琢有章,灼爛明煥。生民以來,非所視見。《玉篇》亦作奐。

【炳】

炳【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說文》明也。《玉篇》明著也。《易·革卦》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集韻》百猛切,音浜。義同。

陂病切,音柄。火明也。

叶彼兩切。《揚子·太。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