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荣华、浮云不顾

出自:元代·王吉昌《烛影摇红 警善恶》

拼音:[qì][róng][huá,huà,huā][fú][yún][bù,fǒu][gù]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大道门开,正当甲子天元数。三清仙院列名科,精选须超度。此出幽人理悟。弃荣华、浮云不顾。凿开圆觉,打破虚空,梯登云路。爱海愚流,乐归觳觥沉诸趣。冥冥深夜昧三光,手足浑无措。缧绁*都难诉。恨修迟、迷途失步。相跻真境,动扯清风,何时能遇。

查看原文

注释

【荣华】1.草木茂盛﹑开花。 2.指茂盛的花。 3.朝菌的别名。
【不顾】1.不回头看。 2.不顾念;不照顾。 3.不理会。 4.不考虑;不顾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弃】

弃【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說文》古文棄字。《左傳·襄四年》是弃音器。《說文》捐也。《爾雅·釋言》忘也。《詩·周南》不我遐棄。《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棄)

【荣】

榮【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於營切,音營。《說文》桐木也。見桐字註。

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禮·喪大記》升自東榮,降自西北榮。《註》榮屋翼也。

榮華。《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淮南子·時則訓》秋行夏令爲華,行春令爲榮。

榮者,辱之反。《老子·道德經》知其榮,守其辱。

人以血爲榮,以氣爲衞。《內經》榮衞不行,五臟不通。

《諡法》寵祿光大曰榮。

州名。《前漢·地理志》屬犍爲郡,唐置榮州。

杜榮,草也。《爾雅》莣,杜榮。註似茅,皮可以爲繩索履屩。

姓。《史記·聖門弟子傳》榮旂。《莊子》榮啓期。

《集韻》維傾切,音營。義同。

叶以中切,音融。《越絕書》種留封侯,不知令終。二賢比德,種獨不榮。《楊愼云》東韻宜收榮字。

叶爲命切,音詠。《揚雄·太經》宗其高年,鬼待敬也。牽羊于叢,不足榮也。鼎血之蕕,信王命也。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