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前驱负弩归

出自:唐代·王初《送叶秀才》

拼音:[yǒu,yòu][rì][qián][qū][fù][nǔ][gu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快骑璁珑刻玉羁,河梁返照上征衣。层冰春近蟠龙起,
九泽云闲独鹤飞。行想北山清梦断,重游西洛故人稀。
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

查看原文

注释

【有日】1.多日。 2.有期;不久。
【日前】1.往日;以前。 2.犹目前。 3.几天前。
【前驱】1.队伍的前导;先锋:一箭毙其前驱。 2.泛指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革命前驱。
【负弩】1.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2.古代亭长的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驱】

驅【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敺《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說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廣韻》《集韻》《韻會》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叶直谷切,音逐。《詩·秦風》游環脅驅。叶下續轂。俗作駈䮃,非。

【负】

負【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

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

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

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

《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

《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弩】

弩【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怒上聲。《說文》弓有臂者。《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下曰懸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古史考》黃帝作弩。《太公·六韜》强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弩師,軍名。《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弩父,卒名。《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水弩,蟲名。《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