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上、诸公衮衮

出自:宋代·王炎2《满江红》

拼音:[qīng][yún][shàng,shǎng][zhū][gōng][gǔn][gǔn]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宦海浮沉,名与字、不能彰彻。青云上、诸公衮衮,难登狭劣。结绶弹冠成底事,解颐折角皆虚说。待黄粱、梦觉始归来,非明哲。易消释,空中雪。多亏缺,天边月。算人生必有,衰羸时节。恁是一阳来复後,梅花柳眼先春发。料明年、又老似今年,当休歇。

查看原文

注释

【青云】1.很高的天空:火箭直上青云。 2.比喻很高的官位: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云上】1.《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 2.喻高远。
【诸公】1.众公卿。 2.诸多年老长者。 3.泛称各位人士。
【公衮】1.上公之命服。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 2.指三公一类的显职。
【衮衮】〈书〉连续不断;众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青】

靑【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

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

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

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

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

《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

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

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破之有漿,治眼疾。一名楊梅靑。《又》白靑,治目疾,色深者爲石靑,淡者爲碧靑。淮南子畢萬術云:白靑,得鐵卽化爲銅。

曾靑、綠靑、扁靑、綠膚靑,詳《本草綱目》。

《韻會》竹皮曰靑。《後漢·吳祐傳》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

《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淸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靑藤紙朱字,謂之靑詞。

《李綽·歲時紀》上巳曲江禊飮,曰踏靑。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複姓三氏,漢有靑烏子。

有靑牛氏,靑陽氏。

《集韻》《韻會》子丁切。與菁同。《詩·衞風》綠竹靑靑。《傳》靑靑,茂盛貌。《釋文》靑,子丁反。本亦作菁。

《小雅》其葉靑靑。《釋文》靑,子零反。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诸】

諸【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衮】

衮【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古本切,音滚。天子服也。《正韻》龍衣法服也。《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註》兗,龍衣也。《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與卷通。《禮·王制》三公一命卷。《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袞袞。《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韻會》亦作裷。《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與袞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