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存身智在胸

出自:近现代·周凤翔《沧海君椎》

拼音:[bì][jìng][cún][shēn][zhì][zài][xiō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上祖龙狂似虎,伏莽英雄气不吐。
博浪沙中一椎来,逐鹿奇人俱鼓舞。
大索五日杳无踪,毕竟存身智在胸
遥知易水荆卿剑,地下犹应作怒锋。

查看原文

注释

【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这部书虽然有缺页,~是珍本。
【存身】1.保全身体。 2.安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毕】

畢【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竟】

竟【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說文》樂曲盡爲竟。

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姓。出《何氏姓苑》。

《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存】

存【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徂尊切,音蹲。《爾雅·釋詁》存,在也,察也。《疏》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卽在也。《易·繫辭》成性存存。《孟子》操則存,舍則亡。《禮·祭義》致愛則存。《註》孝子致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也。

《說文》恤問也。《禮·王制》八十月告存。《集說》告猶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問存否也。

《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省也。《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註》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

叶昨先切,音前。《楚辭·遠遊》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叶匠鄰切,音秦。《揚雄·解嘲》得士者富,失士者貧。矯翼厲翮,恣意所存。《說文》从子才聲。俗作存。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智】

智【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或作智。《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經典相承作智。《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典或通用知。

姓。《廣韻》晉有智伯。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胸】

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同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