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阁连层岩

出自:明代·高魁《莲云栈》

拼音:[cuì][gé][lián][céng][yán]

平仄:仄平平平平

翠阁连层岩,岖嵚疑九坂。
振履飞云生,地奇心自远。

查看原文

注释

【层岩】见"层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翠】

翠【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醉切,音綷。《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爾雅·釋鳥》翠鷸。《註》似燕,紺色。《疏》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註》雄曰翡,雌曰翠。

《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

《禮·內則》舒雁翠。《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

姓。《急就篇註》翠氏,楚景萃之後也。避入關三遷,懷土逃匿,改姓爲翠。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层】

層【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胙棱切《集韻》《韻會》《正韻》徂稜切,音曾。《說文》重屋也。从尸曾聲。

《玉篇》重也,累也。凡物之重者,通曰層。

《增韻》級也,古通作曾。《史記·司馬相如傳》坌入曾宮之嵳峩。

【岩】

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通作礹嵒碞。○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作。(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