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醍醐

出自:两汉·无名氏《斗鹌鹑》

拼音:[yī][wèi][tí,tǐ][hú]

平仄:平仄平平

木马嘶风,我之不然。石人点头,哑子会言。碧眼胡僧,没手指天。画一圈。无所传。任意咆哮,如瓶泻泉。枉费工夫,去磨砌砖。安用机关。夺胜争先。戈甲俱宁,太平四边。不参禅。不问仙。一味醍醐,我知自然。不移一步到西天。木人把住,铁牛便牵。火里生莲。玄之又玄。云雾敛,月正圆。石女停机,金针线穿。谢三郎许我钓鱼船。带甲金鳞,红锦更鲜。不出波澜。浮沉自然。自喜欢。便忘筌。这些消息,谁敢乱传。

查看原文

注释

【一味】1.一种食物;一种滋味: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 2.中药的一种:这药里还差一味黄连。 3.副词。一向: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4.副词。单纯地;一意地: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
【醍醐】1.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 2.佛教用以比喻佛性。 3.比喻美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味】

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醍】

醍【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音體。《說文》淸酒也。《玉篇》酒紅色。《禮·禮運》粢醍在堂。《註》酒成而紅赤色也。

《韻會》通作緹。《周禮·天官·酒正》四曰緹齊。《註》緹者成而紅赤,如今下酒。《疏》下酒,謂糟牀下酒,其色紅赤。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藏器曰:性滑,物盛皆透,獨雞卵殻及壷蘆盛之乃不出。梵書以醍醐喩佛性。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也。

【醐】

醐【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