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群知冯子都

出自:清代·徐乾学《公子行》

拼音:[huò][shì,zhī][qún][zhī,zhì][féng,píng][zǐ][dū,dōu]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翩翩佳公子,客华耀朝暾。
门盛崔家戟,家传汉相尊。
弟兄才调俱第一,六龙八骏何足论。
哲昆射策得高第,少弟亦邀天子恩。
连镳俱过上林苑,纵辔时经铜马门。
铜马门前铺绣埒,五侯七贵多交结。
曾从复道入南宫,还向建章过北阙。
归来寒拂紫貂裘,银烛金尊销百忧。
美人燕赵迎歌馆,狎客新丰上酒楼。
酒楼歌馆回波舞,曲成便付梨园谱。
雁柱银筝乐未央,鬘鬋姱容何嫭妩。
行觞伫立久徘徊,但愿公子朱颜开。
乍听金梁莺语细,还看珠履雁行来。
雕轮华毂无时绝,子云笔札君卿舌。
回骑多过主簿家,扫门要使监奴说。
座中醉客辖偏投,堂上留髡烛已灭。
鹦鹉遥遥自陇西,名花往往来南粤。
鹦鹉名花何处藏,前头广榭后雕房。
飞甍日丽鸳鸯瓦,绣户香消翡翠床。
窦融厩室自连互,马防观阁生辉光。
甲第云霞雄帝里,田宅膏腴满故乡。
故乡佳丽一相忆,桂楫兰桡来往亟。
伐鼓南来驿路迎,扬舲直下通津塞。
甘宁锦缆弃不收,鄂君绣被欢无极。
玉津园内鸟欲啼,伯通桥下人如织。
更植乌椑金谷帝,常穿曲沼芳林侧。
据坐胡床时疾呼,曲韝绿帻平头奴。
张翰善赋周小史,霍氏群知冯子都
横行讵畏洛阳令,争道还欺上大夫。
转日回天真莫比,自言富贵长如此。
未诵应璩《百一诗》,宁晓宽饶切谏语。
尚冠里中鸮乱鸣,廷尉门前雀栖止。
梁松得罪岂无因,张让吊丧非得已。
霆雷倏忽下彤墀,远戍穷边悔已迟。
东朝语不闻都尉,旧馆人皆去魏其。
白发高堂犹议遣,斑衣爱子尽相随。
金阙回看肠已断。
玉关生入梦堪悲。
陂田苑囿输公府,厮养髯奴向北陲。
安国灰然那可待,子卿羝乳竟何时。
从古豪华如转烛,奔车覆辙看相续。
海鱼有日困泥沙,破巢之下无完族。
吾慕李子坚,身是司徒儿。
变名入公府,不遣同舍知。
吾慕袁夏甫,国相以为父。
谒吏不见通,却车更徒步。
古人高踪不可求,今人龌龊难为谋。
且漫垂鞭踏歌去,白云无尽香山秋。

查看原文

注释

【冯子】尊称"冯"姓之人。(1)指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驩。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嗟乎!势牵于人,道穷乎我,将欲以下座而歌冯子,又安能中辙而呼庄周哉!"明李梦阳《九子咏.刘户部远夫》:"献赋拟扬雄,弹铗笑冯子。"(2)指汉光武帝功臣冯衍。南朝梁刘孝标《与宋玉山元思书》:"是以贾生怀琬琰而挫翮,冯子握玙璠而铩羽。"
【子都】1.古美男子名。 2.即冯子都。汉乐府诗《羽林郎》中的美女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霍】

霍【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虛郭切《集韻》《韻會》《正韻》忽郭切,音霩。《玉篇》揮霍。《集韻》揮霍,猝遽也。《陸機·文賦》紛紜揮霍。《註》揮霍,疾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

《荀子·議兵篇》霍焉離耳。《註》霍焉,猶渙焉也。《司馬相如·大人賦》霍然雲消。

《揚雄·甘泉賦》翕赫曶霍。《註》師古曰:開合之貌。《文選註》曶霍,疾貌。

《前漢·嚴助傳》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疾。

《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註》宮謂圍繞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霍也。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爲南嶽。《註》卽天柱山。《疏》衡之與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漢武帝移嶽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爲霍,故漢已來衡霍別矣。《註》卽天柱山。此據作註時霍山爲言也。其經之霍山,卽江南衡是也。○按據此註,霍山有二,南嶽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爲霍,霍之爲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風俗通義,衡山,一名霍山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晉語:景霍以爲城。註:景,大也。大霍,晉山名。

國名。《書·蔡仲之命傳》武王克商,封弟叔處于霍。《左傳·閔元年》滅霍。《註》永安縣有霍大山。霍國,姬姓。

邑名。《左傳·哀四年》襲梁及霍。《註》梁南有霍陽山,蠻子之邑也。《公羊傳·僖二十一年》會于霍。

姓。《廣韻》武王弟霍叔之後也。

與藿通。《前漢·鮑宣傳》漿酒霍肉。《註》劉德曰:視肉如藿也。師古曰:霍,豆菜,貧人茹之。

《玉篇》鳥飛急疾貌。

《集韻》歷各切,音洛。艸名。《爾雅·釋草》枹霍首。

《集韻》曷各切,音鶴。義同。或作藿。通作隺。

上聲,音瑣。霍人,地名。《史記·周勃世家》降下霍人。《註》正義曰:霍,音瑣,又蘇寡反。師古曰:山寡反。

【氏】

氏【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貴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爲族。《趙彥衞·雲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然。按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衞毛耼邘晉應韓之分,若夫《易》云: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旣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論氏族》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馬五鹿,氏於事則巫乙匠陶。

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婦人例稱氏。《儀禮·士昏禮》祝告婦之姓,曰某氏來歸。

樂氏,津名,在鄭。《左傳·襄二十六年》涉於樂氏。

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廣輿記》元氏屬常山,今屬眞定府。猗氏屬河東,今屬平陽府。盧氏本漢縣,今屬河南府。尉氏本秦縣,今屬眞定府。《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以氏名其物。《大戴記》蘭氏之根,櫰氏之苞。

姓。《吳志》有氏儀,後改姓是。

猛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按今《揚雄傳》作。《玉篇》亦云: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崩聲也。承紙切。

《元包經》剝屵氏。傳曰:山崩於地也。註:屵音蔡,氏音支。與《說文》《玉篇》義同而音異。

《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史記·大宛傳》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閼氏,單于后名。《史記·韓王信傳》上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音燕,氏音支。

烏氏,縣名。《史記·酈商傳》破雍將軍烏氏。《註》烏音於然反,氏音支,縣名。屬安定。《前漢·地理志》作閼氏。

《史記·貨殖傳》烏氏倮。《註》韋昭曰:烏氏,縣名,倮,名也。索隱以烏氏爲姓,非是。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

【群】

群【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冯】

馮【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

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

借爲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註》馮,恚盛貌。《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恃也,矜也。《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註》馮者,恃也。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註馮讀如憤,非。

不滿之意。《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古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馮乗縣,屬蒼梧郡。

官名。《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註》馮,乗也,相視也。

馮夷,神名。

《集韻》披耕切,音怦。馮,閎大也。一曰虛廓。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子。

《集韻》皮命切,音病。據也。

父吻切。與憤同。懣也。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都】

都【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字彙補》水所聚也。《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姓。《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書·禹貢》大野旣豬。《又》被孟豬。《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相关诗句
白云无尽香山秋 且漫垂鞭踏歌去 今人龌龊难为谋 古人高踪不可求 却车更徒步 谒吏不见通 国相以为父 吾慕袁夏甫 不遣同舍知 变名入公府 身是司徒儿 吾慕李子坚 破巢之下无完族 海鱼有日困泥沙 奔车覆辙看相续 从古豪华如转烛 子卿羝乳竟何时 安国灰然那可待 厮养髯奴向北陲 陂田苑囿输公府 玉关生入梦堪悲 金阙回看肠已断 斑衣爱子尽相随 白发高堂犹议遣 旧馆人皆去魏其 东朝语不闻都尉 远戍穷边悔已迟 霆雷倏忽下彤墀 张让吊丧非得已 梁松得罪岂无因 廷尉门前雀栖止 尚冠里中鸮乱鸣 宁晓宽饶切谏语 未诵应璩《百一诗》 自言富贵长如此 转日回天真莫比 争道还欺上大夫 横行讵畏洛阳令 霍氏群知冯子都 张翰善赋周小史 曲韝绿帻平头奴 据坐胡床时疾呼 常穿曲沼芳林侧 更植乌椑金谷帝 伯通桥下人如织 玉津园内鸟欲啼 鄂君绣被欢无极 甘宁锦缆弃不收 扬舲直下通津塞 伐鼓南来驿路迎 桂楫兰桡来往亟 故乡佳丽一相忆 田宅膏腴满故乡 甲第云霞雄帝里 马防观阁生辉光 窦融厩室自连互 绣户香消翡翠床 飞甍日丽鸳鸯瓦 前头广榭后雕房 鹦鹉名花何处藏 名花往往来南粤 鹦鹉遥遥自陇西 堂上留髡烛已灭 座中醉客辖偏投 扫门要使监奴说 回骑多过主簿家 子云笔札君卿舌 雕轮华毂无时绝 还看珠履雁行来 乍听金梁莺语细 但愿公子朱颜开 行觞伫立久徘徊 鬘鬋姱容何嫭妩 雁柱银筝乐未央 曲成便付梨园谱 酒楼歌馆回波舞 狎客新丰上酒楼 美人燕赵迎歌馆 银烛金尊销百忧 归来寒拂紫貂裘 还向建章过北阙 曾从复道入南宫 五侯七贵多交结 铜马门前铺绣埒 纵辔时经铜马门 连镳俱过上林苑 少弟亦邀天子恩 哲昆射策得高第 六龙八骏何足论 弟兄才调俱第一 家传汉相尊 门盛崔家戟 客华耀朝暾 翩翩佳公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