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在冯夷国

出自:清代·彭俊生《观音崖》

拼音:[nǎi][zài][féng,píng][yí][guó]

平仄:仄仄平平平

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
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
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
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
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查看原文

注释

【乃在】犹乃才。仅仅。在,通"才"。
【冯夷】1.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黄河也。天帝锡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清黄遵宪《由上海至长崎》诗:"冯夷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河伯之妻。见《史记.封禅书》"水曰河﹐祠临晋"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 2.上古诸侯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冯】

馮【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

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

借爲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註》馮,恚盛貌。《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恃也,矜也。《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註》馮者,恃也。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註馮讀如憤,非。

不滿之意。《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古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馮乗縣,屬蒼梧郡。

官名。《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註》馮,乗也,相視也。

馮夷,神名。

《集韻》披耕切,音怦。馮,閎大也。一曰虛廓。

《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子。

《集韻》皮命切,音病。據也。

父吻切。與憤同。懣也。

【夷】

夷【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姨。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

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

誅滅也。《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芟也。《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地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國在城陽莊武縣。《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註》采地。《僖二十三年》楚伐地。

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書·堯典》宅嵎夷。

馮夷,河伯也。《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郭璞·江賦》冰夷倚浪。《卽馮夷。

《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鴟夷,酒器。《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辛夷,花名。《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留夷,香草。《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與彝同。《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叶羊吏切,音異。《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本作。一曰古遲夷通。

【国】

國【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囗囶圀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