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愠无愉

出自:两汉·无名氏《满庭芳》

拼音:[wú][yùn][wú][yú,tōu]

平仄:平仄平平

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知常用,巍巍荡荡,何所不虚无。

查看原文

注释

【无愠】不气愤;不怨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愠】

愠【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於問切《集韻》《韻會》紆問切,音蕰。《說文》怒也。本作慍。《廣韻》恚也。《倉頡篇》恨也。《詩·邶風》愠于羣小。

《集韻》委隕切《韻會》委粉切,音惲。心所蕰積也。

或作蘊。《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集韻》鄔本切《韻會》烏本切,音穩。愠愉,煩憒也。亦作菀。《詩·小雅》我心菀結。《註》徐音於阮反。

《集韻》紆勿切,音鬱。心所鬱積也。或作惌,省作宛。《史記·倉公傳》宛篤不發。

叶於云切,音煴。《虞舜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昷心爲愠,含怒意。或解含悶,非。(慍)《正韻》愠本字。◎按《說文》从心爲譌,非。

【愉】

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腴。从心兪聲。《玉篇》悅也,顏色樂也。《禮·祭義》必有愉色。《論語》愉愉如也。《註》愉愉,和悅之貌。

《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他人是愉。《註》安閒之樂也。

《爾雅·釋詁》服也。《註》謂喜樂而服從也。

懌也。《前漢·安世房中歌》高賢愉愉民所懷。《註》愉愉,懌也。《集韻》或作婾。

與愈通。詳愈字註。

《集韻》《韻會》他侯切,音偸。《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敎安,則民不愉。《註》愉,音偸,謂朝不謀夕也。《疏》偸,苟且也。

勇主切,音窳。《爾雅·釋詁》勞也。《註》含或作窳。《疏》愉,懶也。郭璞曰:勞苦者多懶愉也。

叶員丘切,音尤。《張衡·東京賦》敬愼威儀,示民不偸。我有嘉賔,其樂愉愉。◎按《說文》愉訓薄援,恌爲愉,皆不合經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