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野乃究《括地志》

出自:清代·沈在廷《星球图歌用昌黎石鼓歌韵》

拼音:[fēn,fèn][yě][nǎi][jiū][kuò,guā][dì,de][zhì]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分野乃究《括地志》,测象乃读《步天歌》。
按歌制器宗内府,缩以六寸精若何。
度想穿月挂秦镜,芒近落日挥鲁戈。
阴阳为炉鼓造化,氏煎锡工揩磨。
黄赤低昂判冬夏,元精耿耿心胸罗。
入地出地去一握,九万余里堆嵯峨。
天圆地圆本曾氏,仁智信武融四阿。
卓哉灵恩合浑盖,磨旋笠冒谁其呵。
木周十二火再岁,首事东作兼南讹。
金水一更土廿八,填星不动芒敛蝌。
五纬熊熊定方岳,遐瞩那俟更应鼍。
魁秦枢楚识斗柄,四照之花三秀柯。
角亢翼轸守方位,乌兔踆踆如飞梭。
天汉案户极绵亘,波澜清浅长委蛇。
二千五百乃星纪,雍南朔东通夷娥。
伊余卧疴逾十载,衡茅伏处江之沱。
忽睹异制豁心目,扬蕤振采嬉天和。
圣朝右文重实学,熟娴算数尊儒科。
激水祇用挈壶法,刻木辄虑机械多。
何如一轴十四器,重匪石鼓资橐驼。
精微欲穿溟涬入,汗漫敢委云烟过。
弧矢句股稔成法,刻楮累丸切复磋。
土圭立不测阴景,方诸水靳生金波。
惟兹圆则灿珠琲,力张枢纽平无颇。
昼晴夜雨静可按,扪参历井焉知他。
文字更学《考工记》,朴遬微至屏婀婀。
云台司掌忆法物,斗室陈设供摩挲。
春秋幸免蟪蛄诮,宵分可助诗书哦。
效颦无术哂刻鹄,临池觅句惭笼鹅。
晁崇耿询直突过,孟言坐致理则那。
中西两法尽融贯,虚车待治成銶轲。
克辅妙手削兼尺,慎勿远怖汉与河。
出卯入酉谛审视,衰年爱景无蹉跎。

查看原文

注释

【分野】划分的范围;界限1.:政治~ㄧ思想~。
【括地】1.包容大地。 2.犹括田。
【地志】1.亦作"地志"。 2.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分】

分【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增韻》裂也,判也。

《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玉篇》隔也。

《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野】

野【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埜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究】

究【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居又切,音救。極也。《易·說卦》其究爲健。

推尋也。《詩·小雅》是究是圖。

謀也。《詩·大雅》惟此四國,爰究爰度。《註》究度,皆謀也。《爾雅·釋詁》究,謀也。

竟也。《前漢·鼂錯傳》盛德不及究于天下。《師古註》竟也。

深也,窮盡也。《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當達者。《爾雅·釋言》究,窮也。

懷惡不相親比之貌。《詩·唐風》自我人究究。《爾雅·釋訓》究究,惡也。《註》相憎惡也。

《廣雅》究,窟也。

《援神契》士之孝曰究。

《竺芝扶南記》山溪瀨中謂之究。《水經注》鬰水自九德浦,逕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

南蠻別號。《後漢·南蠻傳》日南徼外蠻別號。

叶音旣。《宋玉·神女賦》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

叶車御切。《宋玉·神女賦》禮不遑訖,辭不及究。願假須臾,神女稱遽。迴腸傷氣,顚倒失據。

【括】

括【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絜也。《廣韻》結也。《增韻》包括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譽。

《繫辭》動而不括。《疏》括結而有礙也。《前漢·項傳贊》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揚子·方言》括關閉也。

《廣韻》至也。《詩·王風》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檢也。根刷也。《唐書·選舉志》明經者但記帖括。

《食貨志》鑄錢括苗。

與筈通。《釋名》矢末曰括。謂與弦相會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與髻通。絜髮也。《禮·檀弓》袒括髮。

《集韻》《韻會》《正韻》戸栝切,音活。會也。與佸同。《詩·小雅》德音來括。《箋》會合離散之人。

《集韻》苦活切,音闊。亦與筈同。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