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冰凿雪劳炮燔

出自:清代·杨揆《星宿海歌》

拼音:[fǔ][bīng][záo][xuě][láo][páo,bāo,pào][f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沙浩浩丕无垠,黄雾四塞长风翻。
凭高极视目眩眴,漭泱巨浸坼混元。
谁欤远佩櫜与鞬,直跨地首摩天根。
十步九折愁攀援,瘴烟黯淡斿旗幡。
我闻导河出昆仑,贯纳忽兰兼赤宾。
宁知一脉遐荒存,灏气磅礴相吐吞。
皇舆地载穷垓埏,祀典崇列肸蛮尊。
陈以卣鬯投牺豚,远超岳渎陵厚坤。
百浤所进万马奔,泡泡汩汩还浑浑。
沮洳洄洑失晓昏,高泻直欲浮中原。
巨灵伸掌不敢扪,蓄束幸藉山为门。
阳乌咮缩鳌足蹲,下穴龙蜃蛟鼍鼋。
雄呿雌吟卵育繁,欲出不可层波掀。
霜飙中夜迷征轓,众星倒影何焞焞。
车舍旝积句陈垣,大若悬瓮小覆樽,分野莫辨牛斗痕。
有时天际生朝暾,白毫万丈惨不温。
玉龙露脊遥蜿蜿,乃是太古坚冰嶟。
汉家使者辞帝阍,远过大夏经乌孙。
枯槎安得通星源,沐日浴月摇心魂。
凿空或者乘鹏鹍,或行陟险随戎轩。
弓刀列帐千军屯,穷冬草落山顶髡,斧冰凿雪劳炮燔
马蹄半脱骊与騵,车轴全折䡝与軘。
清角夜奏同哀猿,壮士僵立愁还辕。
何如排风驱九鲲,手握斗柄凌云骞。
下瞰大泽如盎盆,傥遇博望毋卮言。

查看原文

注释

【炮燔】烧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斧】

斧【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斫也。《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詩·豳風》旣破我斧。《傳》隋銎曰斧。

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仙名。《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集韻》或作鈇。

【冰】

冰【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

《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

《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註》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碧玉冰寒漿。

《韻補》叶筆良切,音近浜。《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凿】

鑿【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9画

〔古文〕音昨。《廣韻》鏨也。《古史考》孟莊子作鑿。《師古曰》鑿所以穿木也。

《說文》穿木也。《易·繫辭·刳木爲舟疏》刳鑿其中。

《詩·豳風》二之日鑿冰冲冲。《朱註》鑿冰,取冰於山也。

黥也。

開也。《前漢·張騫傳》然騫鑿空。《註》鑿,開也。空,通也。騫始開通西域道也。

造也。《公羊傳·成十三年》公鑿行也。《註》鑿,猶更造之意。《釋文》鑿,在洛反。猶造意也。

《韻會》六情曰六鑿。《莊子·外物篇》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註》六情也。

《正字通》恣意不求合義理,謂之鑿。《孟子》爲其鑿也。《前漢·禮樂志》以意穿鑿。

書名。緯書有《乾坤鑿度》。

《廣韻》則落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音作。《集韻》鮮明貌。《詩·唐風》白石鑿鑿。《傳》鑿鑿,鮮明貌。《釋文》鑿,子洛反。

《九章算術》粟率五十,鑿二十四。言粟五斗,爲米二斗四升。《左傳·桓二年》粢食不鑿。《註》不精鑿。《釋文》鑿,子洛反。《杜甫詩》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廣韻》《集韻》昨木切,音族。《廣韻》鑿鏤花葉。

《集韻》《韻會》《正韻》在到切,漕去聲。《集韻》穿空也。《增韻》孔寵。《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輻,量其鑿深以爲輻廣。《釋文》鑿,曹報反。

如字。《前漢·楚元王傳》羊入其鑿。《師古註》鑿,在到反。謂所穿冢藏者。《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攺鑿。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敎。

《集韻》七到切,音操。宂也。

《唐韻正》平聲,音漕。《水經注》桓有問鼎之志,乃漕一洲,以充百數。漕卽鑿字。

《韻補》叶脞五切,租上聲。《易林》鉛刀攻玉,無不鑽鑿。龍體具舉,魯班爲輔。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劳】

勞【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牢。《說文》劇也。从力,熒省。用力者勞。《爾雅·釋詁》勞,勤也。《易·兌卦》悅以先民,民志其勞。《史記·文帝本紀》朕親郊祀上帝諸神,禮官議毋諱以勞朕。

事功曰勞。《禮·儒行》先勞而後祿。《註》猶事也。

憂也。《曹丕·與吳質書》未足解其勞結。《註》謂憂心之結。

姓。《廣韻》後漢有琅邪勞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牢去聲。《廣韻》勞,慰也。《禮·曲禮》君勞之,則拜。《韻會》勞者,敘其勤以答也。

【炮】

炮【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詩·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

《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

叶蒲侯切。《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燔】

燔【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也。《玉篇》燒也。《廣韻》炙也。《詩·小雅》或燔或炙。《箋》燔,燔肉也。炙,炙肝也。

《大雅》載燔載烈。《傳》傳火曰燔。

與膰通。《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又作膰。祭肉也。

《定十四年》腥曰脤。熱曰燔。《孟子》燔肉不至。

《集韻》焚,古作燔。註詳八畫。

叶汾沿切。《左思·魏都賦》琴高沈水而不濡,時乗赤鯉而周旋。師門使火以驗術,故將去而焚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