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蟺九垆山

出自:清代·徐绍基《春仲省墓》

拼音:[wān][shàn][jiǔ][lú][sh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自西郭门,微风扇柔枝。
蜿蟺九垆山,绀寒云气垂。
彳亍足新愈,道出祖陇陲。
既无郁葱树,终鲜屹立碑。
一步一凝睇,当是而更非。
尚忆黄莺庙,摄以白云祠。
肃肃谒墓下,有翁前致词。
云是泾里来,不问渠能知。
此兆蜘蛛似,土脉人称奇。
繄惟予小子,山麓褰书帷。
醴泉汇一源,芝草苗华滋。
昔我先人葬,一瓦覆靡遗。
高高祖孑立,蔚为世人师。
忠撼葫桥水,孝达金陵逵。
世泽閟未泄,乃衍泾里支。
一传吴振铎,七叶经敷菑。
前光恐遏佚,代谢会有时。
三世皆反葬,岁岁一来兹。
以此卜壤吉,以此永人思。
翁闻言若悟,在德不在陂。
所嗟咫尺地,曾未东西驰。
胡然躬省视,日暮患路歧。
封树非古也,四尺防何嶷。
眷言栽松柏。
缭以坚藩篱。
镌碣寿姓氏,不必盘蛟螭。
一心抱尔尔,搦管吾守贻。
祖德愧谢咏,家风追潘诗。
行吟抵馆舍,四座春风披。

查看原文

注释

【蜿蟺】1.亦作"?蟺"。 2.蚯蚓的别名。又名。 3.屈曲盘旋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蜿】

蜿【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韻會》烏丸切《正韻》烏歡切,音剜。蟠蜿,龍蛇動也。

《唐韻》《韻會》於袁切,音鴛。蜿蜿,龍狀也。《張衡·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虎行貌。《楚辭·大招》虎豹蜿只。

蜿蜒,蛇行也。《焦氏·易林》蛇行蜿蜒,不能上阪。

通冤。《前漢·揚雄傳》颺翠旗之冤延。

《正韻》於阮切,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無也。《玉篇》一作䖤。

【蟺】

蟺【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音善。《說文》䖤蟺也。《玉篇》蚯蚓也。《嵆康·琴賦》䖤蟺相糾。見䖤字註。

《集韻》時連切,音禪。同蟬。《賈誼·鵩賦》形氣轉續兮,變化而蟺。

徒案切,音憚。土蠭名。《本草》土蜂,巴楚閒呼爲蟺蜂。

《類篇》唐何切。與鼉、鱓通。水蟲,似蜥蜴。

【九】

九【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

《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姓。

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

《集韻》《正韻》通。

【垆】

壚【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說文》黑剛土也。《書·禹貢》豫州下土墳壚。《周禮·地官·草人》埴壚用豕。《註》以埴爲黏,以壚爲疏。《呂覽》凡耕之道,必始于壚,爲寡澤而後枯。

黃壚,黃泉也。《淮南子·兵略訓》蟠乎黃壚之下。《曹植·責躬詩》抱罪黃壚。

酒區。《史記·司馬相如傳》令文君當壚。《世說》王戎過黃公酒壚,謂客曰:吾與叔夜嗣宗酣飮此壚,自嵆阮亡後,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集韻》凌如切,音閭。義同。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