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文肃初开府

出自:清代·周家禄《朝鲜王京送沈主事内渡》

拼音:[xī][nián][wén][sù][chū][kāi][fǔ]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朝鲜旧号高句丽,汉唐文物今为夷。
平壤春山空寂寂,汉城秋草何离离。
离离秋草埋宫阙,住尚凄凉况堪别。
闽江尽处是家乡,举眼千山万山雪。
昔年文肃初开府,绀幰绿軿秋按部。
部民喜迓杜征南,天子遥咨仲山甫。
大星夜坠三江水,身后萧条竟如此。
松柏南台何处坟,葛帔西华谁氏子?扬子江头初识君,天寒落叶正纷纷。
同舟万里沧溟水,骑马三韩日暮云。
西风冻滑水原道,失笑相扶玉山倒。
围炉屡话十年游,翻箧仍钞百篇稿。
感君意气剧纵衡,心知不言仍有情。
谈深岂恨赏音寡,论创惟忧座客惊。
与君身世还相似,道义订交从此始。
他乡念旧幸有人,仕不为贫好知止。

查看原文

注释

【昔年】往年;从前。
【开府】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3.特指庾信。 4.府兵军职。西魏和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昔】

昔【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年】

年【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

《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肃】

肅【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

《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

《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進也。《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註》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註》肅手至地,若今撎。《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註》肅拜,拜低頭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急也。《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疏》肅,駿急也。《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註》肅,急也。雖急,不促悖。

《爾雅·釋訓》肅肅,敬也。《又》肅肅,恭也。

《詩·周南》肅肅兔。《朱註》肅肅,整飭貌。

《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肅肅,嚴正之貌。

《詩·召南》肅肅宵征。《傳》肅肅,疾貌。

《詩·唐風》肅肅鴇羽。《傳》肅肅,鴇羽聲。

姓。漢鴈門太守肅祥。

《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國名。《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書序》肅愼來賀。《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州名。《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馬名。《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註》肅爽,駿馬名。

通作宿。《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尸。《註》宿,進也。《禮·祭統》宮宰宿夫人。《註》宿,戒也。

《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同䎘。

《字彙補》先妙切,音嘯。敬也。《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韻補》叶音瑟。《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府】

府【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地官》泉府。

《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

《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