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狐假窃牙爪张

出自:清代·郁植《猛虎行》

拼音:[qún][hú][jiǎ,jià][qiè][yá][zhǎo,zhuǎ][zhāng]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猛虎突出势恒怒,不住深山踞当路。
风高月黑闻啸声,四野行人尽回步。
一虎之猛尚可当,群狐假窃牙爪张
岂无壮士欲手搏,出门四顾心徬徨。
耽耽尔威谁养就,昔犹昏暮今白昼。
瞑目从教凡兽惊,肥身那管饥民瘦。
虎兮虎兮知惧无?灞陵亭下秋草枯。
飞将猝发金仆姑,石犹饮羽况尔乎?

查看原文

注释

【假窃】僭伪的封号。
【牙爪】1.指动物的牙齿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齿和指甲。 2.比喻勇士或武将。 3.犹羽翼。 4.差役;仆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群】

群【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狐】

狐【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妖獸也,鬼所乗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豐後。《爾雅·釋獸》貍狐貒貈醜。《埤雅》狐性疑,疑則不可以合類,故从孤省。

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

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易·解卦》田獲三狐。

《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詩·邶風》狐裘蒙戎。

《北風》莫赤匪狐。《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勃壤用狐。《山海經》靑丘國,其狐四足九尾。

《爾雅·釋獸》貔,白狐。《註》一名執移,虎豹之屬。《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鵂鶹一名訓狐。因其聲以名之。見《唐書·五行志》。韓愈有射訓狐詩。

地名。《左傳·僖二十三年》濟河圍令狐。《晉語》使令狐文子佐之。《註》令狐,邑名。

《史記·趙世家》秦伐我,至陽狐。

《孝文帝紀》軍飛狐。《註》如淳曰:在代郡。蘇林曰:在上黨。

姓。《廣韻》晉有狐氏,代爲卿大夫。《晉語》狐氏出自唐叔。

令狐,複姓。

【假】

假【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詩·小雅》不遑假寐。《註》不脫衣冠而寢。

借也。《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疏》假,因也。

《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註》假謂兼攝也。

《爾雅·釋詁》假,大也。《詩·大雅》假哉天命。《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設辭。《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北假,地名。《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與嘉同。美也。《詩·大雅》假樂君子。《中庸》作嘉。《毛傳》假,嘉也。

《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與遐通。《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註》假作遐。

《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音價。休沐也。《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集韻》《正韻》與格同,至也。《易·萃卦》王假有廟。

叶胡故切,音互。《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叶古我切,音果。《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與嘏同。《禮·禮運》是謂大假。《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窃】

竊【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千結切,音切。盜也。《集韻》盜自中出曰竊。《書·微子》殷民攘竊神祇之犧牷牲。《傳》往盜曰竊。《春秋·定八年》盜竊寶玉大弓。《史記·叔孫通傳》䑕竊狗盜。《博雅》竊,取也。

私也。《論語》竊比於我老彭。《孟子》竊負而逃。《前漢·公孫弘傳》尚竊遲之。

非所據而據亦曰竊。《論語》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疏》知賢不舉,偸安於位,故曰竊位。

竊竊,猶察察。《莊子·齊物論》竊竊然知之。《註》猶察察也。

鳥名。《爾雅·釋鳥》桑鳸竊脂。《疏》桑鳸,一名竊脂,好盜脂膏,因名。

淺也。《轉注古音略》竊,卽古淺字。九扈中,竊,淺黑也。竊藍,淺靑也。竊黃,淺黃也。竊丹,淺赤也。四色皆具,則竊脂亦淺白也。《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疏》虎之淺毛者,別名虦貓。

叶七計切,音砌。《王筠詩》寶地恣憑陵,神樂忽侵竊。猛將窮奮擊,勇夫貪搏噬。

【牙】

牙【巳集中】【牙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芽。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

《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姓。《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與芽通。《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音訝。《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唐韻正》古音吾。《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唐韻正》與虞吾作騶吾。《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叶五紅切。《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爪】

爪【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㕚《唐韻》《集韻》側絞切,音抓。《說文》覆手曰爪。《詩·小雅》祈父子王之爪牙。《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廣韻》手足甲也。《集韻》本作㕚。或作蚤搔。◎按韻會云:說文爪本爲抓爪之爪,非手足甲也。亦太迂泥,不可从。

《集韻》《類篇》阻敎切,音笊。《集韻》覆手取物。一曰扟也。

【张】

張【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說文》施弓弦也。《禮·曲禮》張弓尚筋。《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廣雅》大也。《詩·大雅》孔修且張。《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廣雅》施也。《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廣韻》開也。《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韻會》設也。《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施絃曰張。《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羅取鳥獸曰張。《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註》弧張,罿罦之屬。《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計物之數曰張。《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星名。《史記·律書》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譸張,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蹶張,以足張弩也。《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註》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乖張,相戾也。《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姓。《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詩·小雅》張仲孝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設也。《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韻會》自侈大也。《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釋文》張,豬亮反。

張絃之張,亦音帳。《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㺒亮。

與脹通。《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註》張,脹滿也。

與帳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釋文》張,中亮反。

雄張。《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註》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