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券领工本

出自:清代·曹鉴仁《田家杂诗 其二》

拼音:[cāo][quàn,xuàn][lǐng][gōng][běn]

平仄:平仄仄平仄

八月露华白,早禾渐可登。
晚稻亦欲秀,寒暖贵相应。
气热浆易涸,过冷浆难凝。
不凝实乃细,涸则秕相仍。
两者禾之病,其耗匪斗升。
更虑暴风雨,阻势恣凭陵。
花开不得缩,谷脱如骞崩。
安得日和煦,颖栗垂青塍。
风雨符五十,万宝效其能。
坐候腰镰出,负任如勿胜。
比屋黄庐满,劳苦安足矜。
农富恒有余,农贫恒不足。
七八月之间,青黄不相续。
屈指望秋分,新禾未尽熟。
捋摔向清晨,妇子趁日暴。
气湿安即坚,微火逼其族。
舂之及簸之,为饭仅得粥。
所以忍食者,聊以救枵腹。
吁嗟光宗好,粒粒满车簏。
非时急取之,十不存五六。
穷黎无奈何,食之恨不速。
自怜一年劳,且免儿女哭。
人言田家乐,我言田家苦。
苦乐本无定,材力有良窳。
赢者得其三,绌者失其五。
此外正平等,仅足持门户。
嗟彼贫穷者,日日食如伛。
操券领工本,一釜归一庾。
经年犬马劳,不足偿田主。
肉去创益痛,此苦不胜数。
借债种荒田,老死安能补。

查看原文

注释

【操券】见"操左券"。
【领工】1.带领从事劳动。 2.指带领他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工本】制造物品所用的成本:~费ㄧ不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操】

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七刀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刀切,草平聲。《說文》把持也。《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左傳·襄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前漢·貢禹傳》勇猛能操切百姓者。《註》操,持也。切,刻也。

姓。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江西浮梁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漢·張湯傳》湯客田甲有賢操。《註》所執持之志行也。《後漢·趙熹傳》熹少有節操。

風調曰操。《南史·袁粲傳》淸整有風操。

琴曲也。《後漢·曹褒傳》樂詩曲操,以俟君子。《註》《劉向·別錄》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閉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災害,不失其操也。

【券】

券【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正韻》區願切,音勸。《說文》契也。从刀,聲。以木牘爲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屈曲犬牙。《釋名》券,綣也,相約束繾綣爲限也。《史記·田敬仲世家》蘇秦謂田軫曰: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孟嘗君傳》馮驩收責於薛,旣還,曰:臣合券焚之,市義而反。《韻會》从刀,不从力。券,古卷字也。

【领】

領【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嶺。《說文》項也。从頁令聲。《釋名》領,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傳》鶯鶯然有文章也。領,頸也。《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

《廣韻》理也。《韻會》方氏曰:承上令下謂之領。《禮·祭義》先王之敎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樂記》領父子君臣之節。《註》領,猶理治也。

《仲尼燕居》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歟。《註》領,猶治也。

《韻會》統領也。《前漢·魏相傳》總領庶職。

《廣韻》錄也。《劉公幹詩》沈速簿領書。《註》領,錄也。

楚官名。《左傳·昭二十七年》鄢將師爲右領。

晉官名。《晉書·職官志》中領軍將軍,魏官也。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樊頃子奉王以追單子及領。《註》領,周地。《前漢·王子侯表》蒲領侯嘉。

山道,與嶺通。《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正字通》受也。

叶離貞切,音鄰。《韓愈·田氏廟》嶪嶪魏土,嬰兒弄兵。吏戎愁毒,莫保首領。

【工】

工【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公。《說文》巧飾也,象人有䂓榘也。《廣韻》巧也。《玉篇》善其事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傳》善其事曰工。《疏》工者巧於所能。

《玉篇》官也。《書·堯典》允釐百工。

共工,官名。《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

《韻會》匠也。《禮·曲禮》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正韻》事任也。《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集傳》庶官所治,無非天事。

射工,蟲名。《博物志》射工蟲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

通作功。《魏志·管輅傳註》輅弟辰曰:與輅辨人物,析臧否,說近義,彈曲直,拙而不功也。

【本】

本【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楍㮺奔上聲。《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玉篇》始也。

《廣韻》舊也,下也。《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集韻》《類篇》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叶方典切,音匾。《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