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矢石之未竭

出自:南北朝·谢晦《悲人道》

拼音:[hèn][shǐ][shí,dàn][zhī][wèi][jié]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实难。
哀人道之多险。
伤人道之寡安。
懿华宗之冠胄。
固清流而远源。
树文德于庭户。
立操学于衡门。
应积善之馀祐。
当履福之所延。
何小子之凶放。
实招祸而作愆。
值革变之大运。
遭一顾于圣皇。
参谋猷于创物。
赞帝制于宏纲。
出治戎于禁卫。
入关言于帷房。
分河山之圭组。
继文武之龟章。
禀顾命于西殿。
受遗寄于御床。
伊懦劣其无节。
实怀此而不忘。
荷隆遇于先主。
欲报之于后王。
忧托付之无效。
惧愧言于存亡。
谓继体其嗣业。
能增辉于前光。
居遏密之未几。
越礼度而湎荒。
普天壤而殒气。
必社稷之沦丧。
矧吾侪之体国。
实启处而匪遑。
藉亿兆之一志。
固昏极而明彰。
谅主尊而民晏。
信卜祚之无疆。
国既危而重构。
家已衰而载昌。
获扶颠而休否。
冀世道之方康。
朝褒功以疏爵。
只命服于西蕃。
奏箫管之嘈囋。
拥朱旄之赫煌。
临八方以作镇。
响文武之桓桓。
厉薄弱以为政。
实忘食于日旰。
岂申甫之敢慕。
庶惟宋之屏翰。
甫逾历其三稔。
实周回其未再。
岂有虑于内□。
□□□其云裁。
痛夹辅之二宰。
并加辟而靡贷。
哀弱息之从祸。
悲发中而心痗。
伊荆汉之良彦。
逮文武之子民。
见忠贞而弗亮。
睹理屈而莫申。
皆义概而同愤。
咸荷戈而竞臻。
浮舳舻之奕奕。
陈车骑之辚辚。
观人和与师整。
谓兹兵其谁陈。
庶亡魂之雪怨。
反泾渭于彝化。
齐轻舟于江曲。
殄锐敌其皆湮。
勒陆徒于白水。
寇无反于只轮。
气扔捷而益壮。
威既肃而弥振。
嗟时哉之不与。
迕风雨以逾旬。
我谋战而不克。
彼继奔其蹑尘。
乏智勇之奇正。
忽孟明而是遵。
苟成败其有数。
岂怨天而尤人。
恨矢石之未竭
遂摧师而覆陈。
诚得丧之所遭。
固当之其无吝。
痛而怀之弱子。
横遭罹之殃衅。
智未穷而事倾。
力未极而莫振。
誓同尽于锋镝。
我怯劣而愆信。
悯弟侄之何辜。
实五咎之所婴。
谓九夷之可处。
思致免以全生。
嗟性命之难遂。
乃窘绁于边亭。
亦何忤于天地。
备艰危而是丁。
我闻之于昔诰。
功弥高而身䠞。
霍芒刺而幸免。
卒倾宗而灭族。
周叹贵于岳吏。
终下审而靡鞠。
虽明德之大贤。
亦不免于残戮。
怀今惮而忍人。
忘向惠而莫复。
绩无赏而震主。
将何方以自牧。
非砏石之图照。
孰违祸以取福。
箸殷鉴认自古。
岂独叹于季叔。
能安亲而扬名。
谅见称于先哲。
保归全而终孝。
伤在余而皆缺。
辱历世之平素。
忽盛满而倾灭。
惟烝尝与洒埽。
痛一朝而永绝。
问其谁而为之。
实孤人之险戾。
罪有逾于丘山。
虽百死其何雪。
羁角偃兮衡闾。
亲朋交兮平义。
虽履尚兮不一。
隆分好兮情寄。
俱惮耕兮从禄。
睹世道兮艰诐。
规志局兮功名。
每谓之兮为易。
今定谥兮阖棺。
惭明智兮昔议。
虽待尽兮为耻。
嗟原颜兮靡寘。
长揖兮数子。
谢尔兮明智。
百龄兮浮促。
终焉兮斟克。
卧尽兮斧斤。
理命兮同得。
世安彼兮非此。
岂晓分兮辨惑。
御庄生之达言。
请承风以为则。

查看原文

注释

【矢石】1.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 2.指战争,打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恨】

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矢】

矢【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矢,用諸散射。《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嚆矢,響箭也。《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爾雅·釋詁》,故言矢猶當也。

《爾雅·釋言》誓也。《書·盤庚》出矢言。《詩·衞風》永矢勿諼。

《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黃矢貞吉。《詩·小雅》其直如矢。

施也。《詩·大雅》矢其文德。

投壷之籌曰矢。《禮·投壷》主人奉矢。

星名。《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廣韻》屎本作矢。《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複姓。《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集韻》或作。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竭】

竭【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盡也。《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

《說文》負舉也。《禮·禮運》五行之運,迭相竭也。《註》竭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爲始。

《玉篇》敗也。《左傳·莊十年》曹劌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叶去例切。《妻誄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終不弊兮,豈弟君子,永能厲兮。

相关诗句
请承风以为则 御庄生之达言 岂晓分兮辨惑 世安彼兮非此 理命兮同得 卧尽兮斧斤 终焉兮斟克 百龄兮浮促 谢尔兮明智 长揖兮数子 嗟原颜兮靡寘 虽待尽兮为耻 惭明智兮昔议 今定谥兮阖棺 每谓之兮为易 规志局兮功名 睹世道兮艰诐 俱惮耕兮从禄 隆分好兮情寄 虽履尚兮不一 亲朋交兮平义 羁角偃兮衡闾 虽百死其何雪 罪有逾于丘山 实孤人之险戾 问其谁而为之 痛一朝而永绝 惟烝尝与洒埽 忽盛满而倾灭 辱历世之平素 伤在余而皆缺 保归全而终孝 谅见称于先哲 能安亲而扬名 岂独叹于季叔 箸殷鉴认自古 孰违祸以取福 非砏石之图照 将何方以自牧 绩无赏而震主 忘向惠而莫复 怀今惮而忍人 亦不免于残戮 虽明德之大贤 终下审而靡鞠 周叹贵于岳吏 卒倾宗而灭族 霍芒刺而幸免 功弥高而身䠞 我闻之于昔诰 备艰危而是丁 亦何忤于天地 乃窘绁于边亭 嗟性命之难遂 思致免以全生 谓九夷之可处 实五咎之所婴 悯弟侄之何辜 我怯劣而愆信 誓同尽于锋镝 力未极而莫振 智未穷而事倾 横遭罹之殃衅 痛而怀之弱子 固当之其无吝 诚得丧之所遭 遂摧师而覆陈 恨矢石之未竭 岂怨天而尤人 苟成败其有数 忽孟明而是遵 乏智勇之奇正 彼继奔其蹑尘 我谋战而不克 迕风雨以逾旬 嗟时哉之不与 威既肃而弥振 气扔捷而益壮 寇无反于只轮 勒陆徒于白水 殄锐敌其皆湮 齐轻舟于江曲 反泾渭于彝化 庶亡魂之雪怨 谓兹兵其谁陈 观人和与师整 陈车骑之辚辚 浮舳舻之奕奕 咸荷戈而竞臻 皆义概而同愤 睹理屈而莫申 见忠贞而弗亮 逮文武之子民 伊荆汉之良彦 悲发中而心痗 哀弱息之从祸 并加辟而靡贷 痛夹辅之二宰 □□□其云裁 岂有虑于内□ 实周回其未再 甫逾历其三稔 庶惟宋之屏翰 岂申甫之敢慕 实忘食于日旰 厉薄弱以为政 响文武之桓桓 临八方以作镇 拥朱旄之赫煌 奏箫管之嘈囋 只命服于西蕃 朝褒功以疏爵 冀世道之方康 获扶颠而休否 家已衰而载昌 国既危而重构 信卜祚之无疆 谅主尊而民晏 固昏极而明彰 藉亿兆之一志 实启处而匪遑 矧吾侪之体国 必社稷之沦丧 普天壤而殒气 越礼度而湎荒 居遏密之未几 能增辉于前光 谓继体其嗣业 惧愧言于存亡 忧托付之无效 欲报之于后王 荷隆遇于先主 实怀此而不忘 伊懦劣其无节 受遗寄于御床 禀顾命于西殿 继文武之龟章 分河山之圭组 入关言于帷房 出治戎于禁卫 赞帝制于宏纲 参谋猷于创物 遭一顾于圣皇 值革变之大运 实招祸而作愆 何小子之凶放 当履福之所延 应积善之馀祐 立操学于衡门 树文德于庭户 固清流而远源 懿华宗之冠胄 伤人道之寡安 哀人道之多险 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实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