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血腥戈鋋

出自:宋代·吴曾《罗山》

拼音:[zhàn][xiě,xuè][xīng][gē][chán]

平仄:仄仄平平平

儿时闻罗山,窟穴居神仙。
念念每欲往,终为俗累牵。
兹晨复何夕,风日媚晴暄。
偶与二三子,径来践前言。
崎岖涉冈涧,峭茜淩云烟。
崖断或如泻,坡平俄若川。
有泉何自来,但觉声涓涓。
萦纡若蛇走,往注山腹田。
徘徊一濯足,入袖风翩翩。
俄登最高岭,中观屋数椽。
嶙峋老石像,摩挲不记年。
桃花破丛菅,一笑为嫣然。
石屏与翠壁,拥从相后先。
物色恣观览,万界满眼前。
适问同游人,兹为第几天。
不然何秀拔,不与众峰连。
长安在何许,无乃落日边。
十年苦抢攘,战血腥戈鋋
谁知尘外客,一壑能自专。
徜徉得此乐,疑已飘飘然。
兹游恐难再,迟留不能前。
如何林间月,弄影明娟娟。
催归犹恨早,正恐陵谷迁。
到家追悔甚,誓将世务捐。
却寻向来路,迹断难攀援。
春雨正濛密,涧水鸣潺湲。
徘徊不可上,愧尔无仙缘。

查看原文

注释

【血腥】1.血液的腥臭气味。 2.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
【戈鋋】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 2.借指战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战】

戰【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曰戰。

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姓。漢戰兢,明戰愼。

【血】

血【申集下】【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腥】

腥【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

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音性。義同。《集韻》或作胜。

【戈】

戈【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釋名》戈,過也。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書·牧誓》稱爾戈。《註》戈,短兵也。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

《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國名。在宋鄭之閒,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滅之。

姓。《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閒置。从弋,一橫之。象形。

【鋋】

鋋【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單。《說文》小矛也。《揚子·方言》五湖之閒,謂矛爲鋋。《釋名》鋋,延也,達也。去此至彼之言也。《前漢·鼂錯傳》此矛鋋之地也。《註》師古曰:鋋,鐵把短矛也。音上延反。

《司馬相如傳》鋋猛氏。《註》猛氏,獸名。

《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鋋。《註》苗山,利金所出。

《廣韻》以然切《集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