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劝

出自:清代·陈毓瑞《息讼歌用白话体任内作》

拼音:[tīng][wǒ][quàn]

平仄:平仄仄

听、听、听,听我劝,劝尔人民莫结怨。
结怨最易是诉讼,所争无非小事件。
一状告了自必传,原被两造须到案。
你说你是他更是,一造诉来一造辨。
民事须先缴讼费,刑事亦花状纸钱。
请人写状岂白劳,邀人作證更难言。
若遇坏人来架讼,受骗受欺尤可怜。
无数金钱枉费了,骑虎之势下来难。
今日候批明日审,在店候了若干天。
一堂讯结犹幸事,倘遇健讼更缠绵。
纵然胜诉出口气,得不偿失为那端。
如果终归败了诉,折财呕气情难堪。
若知败诉由自取,从此收手尚保全。
若是不服又上诉,未必能操必胜权。
一审二审又三审,家财万贯亦花完。
到了悔时悔已晚,拖下债累问谁填?败诉苦处说不尽,胜诉且莫笑开颜。
我虽胜了他败了,岂知从此结下冤。
同乡共里虽不远,彼此嫌怨何日捐。
不念旧恶是好汉,未必人人如此贤。
倘或怀怨思报复,后来吉凶更难卜。
此时不遇他日遇,恩怨分明断更续。
欲求无怨将奈何,莫如待人以平和。
和气致祥是非策,暗中受益是多多。
劝尔人民速觉悟,讼则终凶知道么?胜诉败诉终结怨,何苦平地起风波。
常言家和万事兴,切勿同室来操戈。
又闻和平处世好,人纵欺我忍让过。
天下无不了之事,何必兴讼受折磨。
所有利害已点破,回头是岸诵弥陀。
诚心苦口相劝导,聊作一篇息讼歌。

查看原文

字义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劝】

勸【子集下】【力部

《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區願切,音券。《說文》勉也。从力,雚聲。《廣韻》獎勉也,助也,敎也。《書·禹謨》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悅從也。《論語》舉善而敎,不能則勸。

《戰國策》荆王大悅,許救甚勸。《註》勸猶力也。《集韻》或作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