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晖皓絜

出自:南北朝·萧洽《侍释奠会诗》

拼音:[hán][huī][hào][xié,jié]

平仄:平平仄平

儒惟性府,道实人灵。
乃宣地义,载景天经。
合宫传蔼,衢室流馨。
人区允睦,王路惟宁。
舄弈代终,氛氲革禅。
我后天临,庶氓利见。
焕哉隆平,穆矣于变。
德漏八埏,声锵九县。
春方贰极,含神测几。
敬恭驰道,祗承兽闱。
列辟载粲,群司有晖。
庵蔼槐路,逶迤衮衣。
教思无方,循训有则。
告奠先师,式祀盛德。
其礼载闲,其仪不忒。
幽显聿宣,人祗允塞。
冬物澄华,寒晖皓絜
云浮钟虡,风生舞缀。
尽性餐和,含灵饮悦。
仰沐弘餐,俯惭磬劣。

查看原文

注释

【寒晖】1.冬日微弱的阳光。 2.指清冷的月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晖】

暉【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音輝。《說文》光也。《易·未濟》君子之光,其暉吉也。《玉篇》或作煇。

【皓】

皓【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風》月出皓兮。《揚子·淵騫篇》明星皓皓。

《集韻》潔白也。《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朱註》又胡暴反,叶下鵠。鵠,音告。

虛曠貌。《大戴禮》常以皓皓,是以眉壽。

皓膠,水凍貌。《楚辭·大招》霧雨淫淫,白皓膠只。

《廣韻》顥,今作皓。《說文》商山四顥,白首老人也。《史記·留侯世家》四人從太子,鬚眉皓白。《師古註》所以謂之四皓。

通作昊。太皓,天也。《後漢·郞顗傳》太皓悅和,靁聲乃發。《荀子·賦篇》皓天不復。《註》皓,同昊。

天皓,星名。《史記·天官書》歲隂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皓。《前漢·天文志》作天昊。

與皞同。《楚辭·遠遊》歷太皓以左轉。《註》卽太皞也。

《唐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皓皓,潔白精瑩貌。

姓。《吳越春秋》句踐大夫皓進。

《集韻》呼回切,音灰。髮皓落也。劉昌宗說。《玉篇》同皜。《集韻》或作皞暠䯫。《廣韻》从日作晧。

【絜】

絜【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結。《說文》麻一耑也。

《博雅》靜也。《玉篇》淸也。《廣韻》經典潔用絜。《易·說卦》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按絜,朱子本義作潔。《詩·小雅》絜爾牛羊。《禮·經解》絜靜精微易敎也。《左傳·桓六年》絜粢豐盛。

《廣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音擷。《禮·大學》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註》絜,猶結也,挈也。《朱子·章句》絜,度也。《莊子·人閒世》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音義》絜,約束也。

《爾雅·釋水》絜,九河之一。《註》水多約絜也。

《集韻》顯結切,音肸。義同。

《集韻》詰計切,音契。提也。

《集韻》訖黠切,音戛。挈或作絜,㯮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