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庠式乡族

出自:清代·郭筠《分韵教育歌》

拼音:[dōng][xiáng][shì][xiāng][z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四坐且勿喧,听我歌教育。
平明入书舍,日午黄粱熟。
亭亭倚石松,袅袅当窗竹。
心神日怡畅,志虑自纯淑。
淹博通五经,卧游记荒服。
地脉探全图,天文指列宿。
士商与农工,义务各竞逐。
或驾轻车游,或篝青镫读。
瑚琏贡上方,东庠式乡族
由来弱积久,因循怨当轴。
果能求实效,何必畏伸缩。
比来数年中,时时弃边幅。
达者处艰危,志士频眉蹙。
扫除积习深,无为珠蕴椟。
勤能百艺兴,杞忧空击筑。
育化教青年,普天邀百福。

查看原文

注释

【乡族】家乡氏族。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庠】

庠【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音祥。《說文》禮官養老處也。《禮·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註》上庠右學,大學也。下庠左學,小學也。

《學記》黨有庠。《疏》於黨中立學,敎閭中所升者也。《孟子》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庠者養也,校者敎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式】

式【寅集下】【弋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識。《說文》法也。《韻會》爲法也。《書·說命》百官承式。《微子之命》萬邦作式。《詩·大雅》式是南邦。

《韻會》取法也。《詩·大雅》古訓是式。《後漢·崔寔傳》師五帝而式三王。

《廣韻》用也。《詩·大雅》維此良人,作爲式穀。《箋》式,用也。賢者在位,則用其善道。

《廣韻》度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註》式謂用財之節度。

《增韻》制也。《前漢·宣帝紀》樞機周密,品式備具。

《增韻》㨾也。

車前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疏》式謂人所憑依而式敬,故名此木爲式也。

《廣韻》敬也。《韻會》乗而俛首致恭曰式。義取憑式也。《書·武成》式商容閭。《疏》式,車上之橫木,男子立乗,有所敬,則俛而憑式,遂以式爲敬名。

發語辭。《詩·邶風》式微式微。《箋》式,發聲也。

式道持麾至宮門,門乃開,師古曰:式,表也。

姓。《姓譜》見《姓苑》。

與栻通。《史記·日者傳》分策定卦,旋式正棊。《註》索隱曰:式卽栻也,旋轉也。

《集韻》惕德切,音忒。惡也。

《集韻》蓄力切,音敕。占文也。古者大出師,則太師主抱式。

《韻補》叶式吏切,音試。《詩·大雅》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後式。旣愆爾止,靡明靡晦。

叶施灼切,音鑠。《蘇軾·司馬溫公銘》二聖忘巳,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乡】

鄕【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上聲。《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去聲。《集韻》《正韻》許亮切。與嚮同。《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鄕。

《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窻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註》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

《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姓。《集韻》通作向。

【族】

族【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㞺昨木切,音鑿。《說文》矢鋒也。束之族族也。《類篇》一曰从㫃,㫃所以標衆矢之所集。

聚也。《書·堯典》以親九族。《註》高祖至孫之親。《詩·周南》振振公族。《傳》公族,公同祖也。《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註》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名。《左傳·隱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

《書·堯典》方命圯族。《傳》族,類也。

《書·泰誓》罪人以族。《傳》一人有罪,濫。

《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爲族。《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左傳·襄八年》謀之多族。《註》族,家也。

《爾雅·釋詁》木族生爲灌。《註》族,叢生。《疏》木叢生者爲灌。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註》交錯聚結爲族。

《集韻》作木切,音鏃。義同。

千切,音凑。與蔟同。《前漢·律歷志》一曰黃鐘,二曰太族。《淮南子·泰族訓註》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

《集韻》《正韻》切,音奏。樂變也。《前漢·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蘇林曰:族音奏。師古曰:奏,進也。

《集韻》《類篇》先奏切,音漱。嗾,或作族。使犬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