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旬言履端

出自:南北朝·孔宁子《前缓声歌》

拼音:[zhào][xún][yán][lǚ][duān]

平仄:仄平平仄平

供帐设玄宫,众仙胥□亚。
照照二仪旷,雍容风云暇。
北伐太行鼓,南整九疑驾。
笙歌兴洛川,鸣箫起秦榭。
钧天异三代,广乐非韶夏。
满堂皆人灵,列筵必羽化。
乌可循日留,兔自延月夜。
弱水时一濯,扶桑聊暂舍。
兆旬言履端,千龄□八蜡。

查看原文

注释

【履端】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3.泛指事物的开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兆】

兆【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音肇。《說文》灼龜坼也。《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註》應劭曰:龜曰兆。

壇域塋界皆曰兆。《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註》塋墓界域也。

朕兆。《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註》意未作之時也。

數名。《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

京兆。《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

《韻補》叶直遙切,音朝。《晉書·樂志歌》神之來,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旬】

旬【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紃。《說文》徧也。十日爲旬。《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大禹謨》三旬。《傳》旬,十日也。《禮·曲禮》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某日,旬之內曰近某日。

《詩·大雅》來旬來宣。《傳》旬,徧也。

《易·豐卦》雖旬无咎。《註》旬,均也。

《前漢·翟方進傳》旬歲閒,免兩司隷。《註》師古曰:旬,滿也。旬歲猶言滿歲也。

旬始,星名。《史記·天官書》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

《正韻》須倫切,音荀。義同。

《集韻》規倫切。本作均。《周禮》作旬。《周禮·地官·均人》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註》旬,均也。讀如㽦㽦原隰之㽦。《易·坤》爲均,今書亦有作旬者。

《韻補》叶松宣切。《柳宗元·祭從兄文》留連遊歡,涉月彌旬。夜膏炬,晝凌風煙。

【言】

言【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履】

履【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今作履。《爾雅·釋言》履,禮也。《註》禮可以履行也。《釋名》履,飾足以爲禮也。《字書》草曰屝,麻曰屨,皮曰履,黃帝臣於則造。

踐也。《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齊風》履我卽兮。《註》躡我之跡,而相就也。

《左傳·僖四年》賜我先君履。《註》謂所踐履之界也。

以履加足亦曰履。《史記·留侯世家》良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祿也。《詩·周南》福履綏之。《註》履,祿。綏,安也。

姓,見《姓苑》。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