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雪还开玳瑁筵

出自:明代·黎邦琰《同署中诸丈赴张成二年丈崔园之招》

拼音:[tiáo,diào,zhōu][xuě][huán,hái][kāi][dài][mào][y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路转千门紫陌偏,一时佳丽在平泉。
握兰并集云霄侣,调雪还开玳瑁筵
庭际疏花燃细雨,苑边高柳出鸣蝉。
清游不尽追欢兴,回首层城起暮烟。

查看原文

注释

【玳瑁】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玳】

玳【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待戴切,音代。瑇瑁也。《玉篇》俗以瑇瑁作玳瑁。《異物志》如龜,生南海。大者如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范雲贈張謖詩》儐從皆珠玳。

【瑁】

瑁【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㺺。《說文》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犂冠。《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犂冠,卽犂鑱也。今字書作犂錧,音義同。《正字通》禮,諸侯卽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通作冒。《周禮·冬官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註》名玉曰冒,言德能覆蓋天下也。四寸者,以尊接,小爲貴也。

《廣韻》《集韻》莫代切,音䆀。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瑇瑁,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異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史記·司馬相如傳》瑇瑁鱉黿。《註》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飾器物。《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廣韻》莫沃切《集韻》謨沃切,音媢。義同。《韻會》或作蝐。亦作冒。

【筵】

筵【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說文》竹席也。《周禮·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註》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爲位也。《釋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詩·小雅》賔之初筵。《箋》筵,席也。《正字通》經筵,王者講讀之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