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帝座

出自:清代·许缵曾《游峨眉山歌》

拼音:[tàn][dì][zuò]

平仄:仄仄仄

伊昔坡《山经》,峨眉冠五岳。
杰然镇坤维,苍翠万仞削。
初疑宇内无此奇,今日所见更过之。
乃知天地灵怪不可测,生平游览快意无如斯。
既蹑飞龙岭,还登歌凤台。
狂客已长逝,真人不复来。
丹炉火冷鹤驾远,谭经石榻生莓苔。
一步一惊诧,十步一徘徊。
上有排空叠嶂翠欲滴,下有飞泉百尺声如雷。
巉岩鸟道崎岖入,天门一隙云光白。
八十四盘最上头,婆娑万树清阴碧。
探帝座,凌丹丘,白云飞扬,长风飕飗。
积雪如严冬,凛冽披重裘。
俯视岷江万里蜿蜒仅一线,蜀山千点参差罗列儿孙俦。
花为优昙色,鸟作迦陵声。
天香夜不散,法鼓昼长鸣。
金轮忍土震旦推第一,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
须臾报道佛光现,苍茫云海蒸奇变。
烂似庆云晕若虹,林岩五色增葱茜。
金桥突兀驾虚空,仿佛珠眉绀发容。
忽然云散光亦灭,惟有朝暾荡漾倒挂金芙蓉。
眷此灵异境,神魂欲飞越。
远胜赤城梁,何数蓬莱窟。
吁嗟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几人能到峨眉巅?仙都佛国尽在此,请君莫惜多留连。

查看原文

注释

【帝座】1.帝王的座位。 2.亦作"帝坐"。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探】

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含切,音貪。《說文》遠取之也。《增韻》伺也,索也。《易·繫辭》探賾索隱。《疏》探謂閱探求取。《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註》自取天威也。《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爾雅·釋言》探,試也。《論語》見不善如探湯。《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他紺切,音僋。義同。

《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說文》本作。今文作探。《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座】

座【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坐。《玉篇》牀座也。《集韻》坐具。《李嘺讓地官尚書表》八座樞機,五曹要劇。

《韻會》通作坐。《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法坐,王聽朝處。《後漢·孔融傳》坐上客常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