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荒凉韩愈罢

出自:清代·章学诚《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因以志别》

拼音:[xiāng,xiàng][fǔ][huāng][liáng,liàng][hán][yù][bà,ba,pí]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蛰苓兔丝杓,吴石鱼桐扣。
青霜丰钟铿,紫气匣剑剖。
龙虎变化风云从,天涯何处无遭逢。
淄渑泾渭各自媚,大壑无我皆朝宗。
东海鲰生最萧索,哀骀天选良非恶。
孤情僻性真穷奇,乾坤莽莽悬瓠落。
少年随众逐辞场,十战九北何郎当。
秋风黄叶长安道,夜雨青镫村学堂。
长安米贵居不易,奉母将家困侨寄。
摩拟潜消笔墨灵,蹉跎暗折江河气。
掉头十载京华春,蠖屈自诧亦有伸。
先茅连拔自丁戊,文章遇合如通神。
前后司衡矜荐剡,叠蒙圣主春风颔。
佳话流传播缙绅,风尘耳目争旸睒。
谁知管城骨相屯,境迁事往终沈沦。
北堂萱谢南路绝,衣食奔走嗟艰辛。
辛丑中州寻旧雨,失比遂遭群小侮。
苏秦游困既丧资,蔡泽途穷更夺釜。
故人作宰肥子乡,为我休荫停踉跄。
笙簧文酒剧欢会,岁暮风雨忘凄凉。
壬寅癸卯勤讲课,北平试拥皋比座。
地交山海少耕粮,庙近夷齐尝苦饿。
甲乙丙主莲花池,相国殷勤推项斯。
琳宫提举比祠禄,所惭患好为人师。
相府荒凉韩愈罢,承蜩伎捷斯文亳。
朱文曾动天子颜,白字竟遭县尉骂。
丁未又困京洛尘,选部有官不敢徇。
晏岁仓皇走梁宋,才拙岂可辞贱贫。
镇洋太保人伦望,寒士闻名气先壮。
戟门长揖不知惭,奋书自荐无谦让。
公方养疴典谒辞,延见卧榻犹嫌迟。
解推遽释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
宋州主讲缘疑夙,文正祠堂权庙祝。
漳潭深院花木饶,侨家忽享名山福。
戊秋洪水割荆州,大府移镇苏虔刘。
坐席未暖又偈偈,故人官毫聊相投。
己酉春夏江南北,驰驱水陆无休息。
秋冬往还江汉间,灾平岁稔旌门闲。
庚戌重来启书局,编摩万卷书撑屋。
四年转辗五迁家,疾病殇亡又相属。
鸡犬图书行李间,更堪旅榇波尘逐。
人言官畏屡迁贫,何况区区恃馆谷。
自庚徂甲五春秋,饱看山青江汉流。
春风草绿晴川阁,霁雪梅开黄鹤楼。
三苗背化唐虞禅,军府劳心厉征缮。
残篇自为运筹停,终报前军殒大星。
三年落魄还依旧,买山空羡林泉茂。
祇合驰驱毕此生,辞官翻似羁官守。
南丰先生当代奇,家学世业儒林师。
瀛台星署抗高步,淮南秉节平度支。
欧苏旧治即家法,大雅扶轮声气洽。
冠盖辐辏东南都,八公四子惭孤狭。
浔阳使相东浦公,乃与公阅为先容。
仲夏偈来秋始见,白日无檄医头风。
先生高谊云霄上,全人肩肩视瓮盎。
问医馈药使频仍,自惭何以答嘉贶。
臣之少也不如人,况今垂老忧患频。
侧闻方志许参校,抵掌伸眉欲图效。
眇视跛行别有优,此事略解陈前筹。
周官外史领方志,成周一道同风治。
《乘杌》《春秋》各擅名,侯国改制非西京。
志为国史举全体,陋儒误认为图经。
司书版图有专职,如何方志混白黑。
封建郡县今古殊,民彝物则无隆污。
行人五物献当宁,风《诗》采贡国史序。
古人经纬自分明,后人不复辨牛鼠,获麟绝笔直至今,历史得失可窥寻。
史迁义本风《诗》出,比兴偏长弦外音。
班《书》典肃原经礼,官仪左《国》融其体。
蔚宗习染近文人,别裁间出犹鲜新。
陈氏三书有微意,阳魏阴刘褒贬异。
造奇蹈秽心术殊,尚存家法非全诬。
子显《齐书》真破碎,史作雕虫大道晦。
《梁》《齐》《陈》《周》有完缺,自郐无讥一埽秽。
《南》《北》二史夸剪裁,断纻败絮如纷埃。
唐初《晋》《隋》出众手,《晋》杂《隋》纯非例推。
刘煦《旧唐》号芜滓,欧宋《新书》矜后起。
虽云文省事能增,未免适屦还削趾。
欧阳《五代》世称奇,学究《春秋》《文选》史。
元修三史明修《元》,大车冥冥尘未已。
圣人制作是为经,笔削前朝万世型。
《八旗志》仿全史例,方志当知奉法程。
乃知偏主图经类,夏虫朝菌空纷争。
迂谈屡为时俗笑,山水曲待钟期评。
文定诗才本清穆,山僧夜话非论笃。
瓣香偏似遇追摩,步窘吟诗若局促。
南丰贤裔八面才,余事为诗如探怀。
春蚕作茧金铸鼎,化工赋物无安排。
瑶章惠我见欲咥,措语无多神相出。
缠绵厚意渥春温,但恐医门遂多疾。
欲和佳篇屡辍题,小巫气折大巫低。
晏岁行归志留别,长歌强效鹧鸪啼。

查看原文

注释

【相府】1.汉代丞相治事的官邸。 2.借指相国。
【荒凉】人烟少;冷清:一片~。
【韩愈】韩愈(768-824)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鼓歌》、《调张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名篇。有《昌黎先生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府】

府【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地官》泉府。

《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

《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荒】

荒【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

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空也。《吳語》荒成不盟。

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集韻》同慌。《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通肓。《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註》荒,膏荒也。

地名。《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梁元帝·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歲名。《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姓,見《通志·氏族略》。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韩】

韓【戌集中】【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

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

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

《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

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

【愈】

愈【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玉篇》勝也。《廣韻》賢也。《增韻》過也。《孟子》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進也,益也。《詩·小雅》憂心愈愈。《蘇氏曰》愈愈,益甚之意。

差也。《左傳·昭二十年》相從爲愈。《註》愈,差也。《正義》病差謂之愈。

《正韻》偶許切。義同。

《集韻》容朱切《韻會》羊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于。《老子·道德經》動而愈出。《音義》羊主反,又羊朱反。

通作兪。《吳語》越閒兪章。《荀子·仲尼篇》兪務而俞遠。讀作愈。《前漢·禮志》兪甚亡益。亦通作瘉。《晉語》東方之士孰爲瘉。《註》賢也。

《前漢·藝文志》不猶瘉於野乎。

與愉通。《荀子·正論篇》天子者,勢至重而形至怢,心至愈而志無所詘。《註》愈,讀爲愉。◎按廣韻,集韻,韻會,上聲俱切喩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喩,故又以喩爲疑也。然於平聲又切喩母,則其不安於疑母可知矣。

【罢】

罷【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薄蟹切《集韻》《韻會》部買切,。《說文》遣有罪也。从罔,能。言有賢能而入罔,卽貰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玉篇》休也,已也。《易·中孚》或鼓或罷。《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論語》欲罷不能。

《廣韻》甫靡切《集韻》補靡切,音彼。義同。

《韻會》皮駕切,音與杷同。義同。

《廣韻》符羈切《集韻》《正韻》蒲糜切,音皮。疲,或作罷。《玉篇》極也。《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罷民。《疏》罷謂困極罷弊。《禮·少儀》師役曰罷。《註》罷之爲言勞也。

《楚辭·大招》誅譏罷只。《註》罷,駑也。《史記·平原君傳》臣不幸有罷癃之疾。

《集韻》攀糜切,音披。罷辜,磔牲以祭。

《集韻》羆,或省作罷。詳羆字註。

《集韻》拍逼切,音堛。同副。副,判也。或作罷。

《正韻》補買切,音擺。閩人呼父爲郞罷。《顧况詩》兒餒嗔郞罷。《唐韻正》罷音皮,皮音婆。凡經傳中罷倦之罷,罷休之罷,皆讀婆。今人音皮,而誤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轉而爲蒲怕矣。

相关诗句
长歌强效鹧鸪啼 晏岁行归志留别 小巫气折大巫低 欲和佳篇屡辍题 但恐医门遂多疾 缠绵厚意渥春温 措语无多神相出 瑶章惠我见欲咥 化工赋物无安排 春蚕作茧金铸鼎 余事为诗如探怀 南丰贤裔八面才 步窘吟诗若局促 瓣香偏似遇追摩 山僧夜话非论笃 文定诗才本清穆 山水曲待钟期评 迂谈屡为时俗笑 夏虫朝菌空纷争 乃知偏主图经类 方志当知奉法程 《八旗志》仿全史例 笔削前朝万世型 圣人制作是为经 大车冥冥尘未已 元修三史明修《元》 学究《春秋》《文选》史 欧阳《五代》世称奇 未免适屦还削趾 虽云文省事能增 欧宋《新书》矜后起 刘煦《旧唐》号芜滓 《晋》杂《隋》纯非例推 唐初《晋》《隋》出众手 断纻败絮如纷埃 《南》《北》二史夸剪裁 自郐无讥一埽秽 《梁》《齐》《陈》《周》有完缺 史作雕虫大道晦 子显《齐书》真破碎 尚存家法非全诬 造奇蹈秽心术殊 阳魏阴刘褒贬异 陈氏三书有微意 别裁间出犹鲜新 蔚宗习染近文人 官仪左《国》融其体 班《书》典肃原经礼 比兴偏长弦外音 史迁义本风《诗》出 历史得失可窥寻 获麟绝笔直至今 后人不复辨牛鼠 古人经纬自分明 风《诗》采贡国史序 行人五物献当宁 民彝物则无隆污 封建郡县今古殊 如何方志混白黑 司书版图有专职 陋儒误认为图经 志为国史举全体 侯国改制非西京 《乘杌》《春秋》各擅名 成周一道同风治 周官外史领方志 此事略解陈前筹 眇视跛行别有优 抵掌伸眉欲图效 侧闻方志许参校 况今垂老忧患频 臣之少也不如人 自惭何以答嘉贶 问医馈药使频仍 全人肩肩视瓮盎 先生高谊云霄上 白日无檄医头风 仲夏偈来秋始见 乃与公阅为先容 浔阳使相东浦公 八公四子惭孤狭 冠盖辐辏东南都 大雅扶轮声气洽 欧苏旧治即家法 淮南秉节平度支 瀛台星署抗高步 家学世业儒林师 南丰先生当代奇 辞官翻似羁官守 祇合驰驱毕此生 买山空羡林泉茂 三年落魄还依旧 终报前军殒大星 残篇自为运筹停 军府劳心厉征缮 三苗背化唐虞禅 霁雪梅开黄鹤楼 春风草绿晴川阁 饱看山青江汉流 自庚徂甲五春秋 何况区区恃馆谷 人言官畏屡迁贫 更堪旅榇波尘逐 鸡犬图书行李间 疾病殇亡又相属 四年转辗五迁家 编摩万卷书撑屋 庚戌重来启书局 灾平岁稔旌门闲 秋冬往还江汉间 驰驱水陆无休息 己酉春夏江南北 故人官毫聊相投 坐席未暖又偈偈 大府移镇苏虔刘 戊秋洪水割荆州 侨家忽享名山福 漳潭深院花木饶 文正祠堂权庙祝 宋州主讲缘疑夙 迎家千里非逶迤 解推遽释目前困 延见卧榻犹嫌迟 公方养疴典谒辞 奋书自荐无谦让 戟门长揖不知惭 寒士闻名气先壮 镇洋太保人伦望 才拙岂可辞贱贫 晏岁仓皇走梁宋 选部有官不敢徇 丁未又困京洛尘 白字竟遭县尉骂 朱文曾动天子颜 承蜩伎捷斯文亳 相府荒凉韩愈罢 所惭患好为人师 琳宫提举比祠禄 相国殷勤推项斯 甲乙丙主莲花池 庙近夷齐尝苦饿 地交山海少耕粮 北平试拥皋比座 壬寅癸卯勤讲课 岁暮风雨忘凄凉 笙簧文酒剧欢会 为我休荫停踉跄 故人作宰肥子乡 蔡泽途穷更夺釜 苏秦游困既丧资 失比遂遭群小侮 辛丑中州寻旧雨 衣食奔走嗟艰辛 北堂萱谢南路绝 境迁事往终沈沦 谁知管城骨相屯 风尘耳目争旸睒 佳话流传播缙绅 叠蒙圣主春风颔 前后司衡矜荐剡 文章遇合如通神 先茅连拔自丁戊 蠖屈自诧亦有伸 掉头十载京华春 蹉跎暗折江河气 摩拟潜消笔墨灵 奉母将家困侨寄 长安米贵居不易 夜雨青镫村学堂 秋风黄叶长安道 十战九北何郎当 少年随众逐辞场 乾坤莽莽悬瓠落 孤情僻性真穷奇 哀骀天选良非恶 东海鲰生最萧索 大壑无我皆朝宗 淄渑泾渭各自媚 天涯何处无遭逢 龙虎变化风云从 紫气匣剑剖 青霜丰钟铿 吴石鱼桐扣 蛰苓兔丝杓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