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毛肯恤茕与鳏

出自:清代·钱澧《龙门作寄望峰》

拼音:[háo][máo][kěn][xù][qióng][yǔ,yù,yú][gu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龙门蔽洛峥两山,清伊北走经其间。
一年佳赏惟有雪,尽补缺坏苏枯顽。
嗟此天生奇妙地,偏遭刳斫丁时艰。
祸首胡灵继周照,造寺日役千倕般。
穷极土木意不已,山灵无术免忧患。
我昨南归值晴霁,周视不禁凋朱颜。
宾阳洞古尚因势,幽暗故是鬼所寰。
夺取为佛雕巨像,青螺簇脑千髻鬟。
露胸袒右尽趺坐,捧以么䯢鬅头蛮。
门侧力士倚壁立,鳞甲动肘修蛇擐。
肩差足比尚不一,悉抹金碧填朱殷。
最后黝黑视不审,高处似是垂花鬘。
嗟此地乃作俑始,余遂踵事日无闲。
有如道左一家宅,巨壁凿空成通阛。
侧倚傍附亦不论,举椎持凿缒或攀。
一龛工就费几许,径见连车倾府圜。
就中岂但司农积,恐兼司寇之罚锾。
氓隶何识亦奔走,金银菽帛输无悭。
纷纷似中风狂疾,甚有妇女捐钗镮。
高簇蜂房下狗窦,遍列对岸穷前湾。
自知奉佛以祈福,豪毛肯恤茕与鳏
密文酷网连连起,无辜十九填狴犴。
当时岂无有识者,目击徒有悲泪潸。
窃议语未及脱口,已见流血戮谤讪。
岂料留遗到今日,犹藉只便虱阴奸。
像设摧折莓苔杂,腥腐熏灼烟煤黫。
娲皇补天尚有石,谁乞补此初质还。
又无壮士手巨刃,尽情为我纤悉删。
懿哉滕六善所职,玉花剪刻一律颁。
回旋少覆乘巽二,抵隙投闲力尤娴。
遂使山灵霍然起,亭亭瑶立忘夙瘝。
我沿濯龙池再往,寒磴滑披冻管。
鸿雁低下时留爪,高坐惜尾余白鹇。
疑冰芃狐隐不渡,深罅剩有扑朔跧。
瑶林玉树各挺挺,未惜埋死幽丛蕳。
昔者思公守洛日,坦怀待士无防闲。
留此纵赏属欧谢,酒车载妓来班班。
我行无侣唱无和,一形一影何孤孱。
有兄遥阻太行北,极望不见天井关。
荒店冻杯只独酌,烧残烛泪花斑斓。
拨灰炙砚送长夜,欹倾纸上千痕斑。
重缄欲寄待明发,倒身被底如弓弯。
清伊对户亦识我,寒声丙夜逾淙潺。

查看原文

注释

【豪毛】1.细毛。豪,通"毫"。 2.比喻细微之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豪】

豪【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胡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乎刀切,豬也。夾髀有麄毫,長數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吳越呼爲鸞豬。

《穆天子傳》天子之豪馬、豪牛、豪羊。《註》豪,猶髭也。髭馬如馬,足四節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玉篇》俊也。《正韻》英也。《孟子》若夫豪傑之士。《淮南子·泰族訓》智過百人者,謂之豪。《前漢·武帝紀》選豪俊,講文學。

《廣韻》俠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

《韻會》彊也,健也。《前漢·食貨志》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玉篇》帥也。《史記·韓長孺傳》雁門馬邑豪聶翁壹。《註》豪,猶帥也。

山名。《山海經》豪山多金玉而無草木。

水名。《山海經》密山,豪水出焉。

魚名。《山海經》渠豬水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劒名。《博物志》豪曹,歐冶子所作。《越絕書》越王取豪曹,薛燭曰:非寶劒也。

州名。《廣韻》屬九江郡,古鍾離國,與吳爭桑而滅,隋攺爲豪州。

姓。《正字通》宋豪彥,乾道中進士。明豪英,天順中宜都知縣。

與毫通。《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鉉以毫爲俗字,泥。

叶寒歌切,音何。《蘇轍·咏嚴顏詩》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乗勝使氣可若何。《說文》本作。

【毛】

毛【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國名。

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恤】

恤【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辛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亂。皆訓憂也。

收也,賑也。《周禮·地官》六行,孝友睦婣任恤。《註》恤,振憂貧者。《通論》振貧老曰恤。

《增韻》愍也,災危相憂也。《周禮·地官》十二敎,八曰以誓敎恤,則民不怠。《疏》民有厄喪,敎相憂恤也。

相憂曰恤。《周禮·地官》八。《鄭司農註》恤謂相憂也。

恤恤,憂患貌。《左傳·昭十二年》且言曰:恤恤乎。

作卹。《詩·唐風·小序》不恤其民也。《註》恤,亦作卹。《周禮·春官·典瑞》以卹凶荒。《註》卹者,開府庫振救之。

姓。晉大夫恤由。心血爲恤,蓋心戌然而慘惻之若已身之有患也。

【茕】

煢【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㒌《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說文》回疾也。从卂,營省聲。

《玉篇》單也,無兄弟也,無所依也。或作惸嬛。《廣韻》獨也同焭。

《玉篇》憂思也。《左傳·哀十六年》煢煢余在疚。亦作㷀。《孟子》詩云:哿矣富人,哀此㷀獨。◎按詩小雅今本作惸。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鳏】

鰥【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關。《說文》魚也。《詩·齊風》其魚魴鰥。《傳》大魚也。《孔叢子·抗志篇》衞人釣於河,得鰥魚焉,其大盈車。子思問曰:如何得之。對曰:吾垂一魴之餌,鰥過而不視,更以豚之半,則吞矣。

《書·堯典》有鰥在下曰虞舜。《傳》無妻曰鰥。《禮·王制》老而無妻曰鰥。《釋名》鰥,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恆鰥鰥然也。故其字从魚,魚目恆不閉者也。《白虎通》鰥之言鰥鰥無所親,則寡者少也。

《集韻》公渾切,音昆。與鯤同。《爾雅·釋魚疏》鰥,魚子。鰥鯤字異,蓋古字通用也。

與瘝同。《爾雅·釋詁》鰥,病也。《鄭樵註》鰥,卽瘝也。

《廣韻》《集韻》。

叶眞韻。《楚辭·天問》舜閔在家,父何以鰥。堯不姚合,二女何親。

相关诗句
寒声丙夜逾淙潺 清伊对户亦识我 倒身被底如弓弯 重缄欲寄待明发 欹倾纸上千痕斑 拨灰炙砚送长夜 烧残烛泪花斑斓 荒店冻杯只独酌 极望不见天井关 有兄遥阻太行北 一形一影何孤孱 我行无侣唱无和 酒车载妓来班班 留此纵赏属欧谢 坦怀待士无防闲 昔者思公守洛日 未惜埋死幽丛蕳 瑶林玉树各挺挺 深罅剩有扑朔跧 疑冰芃狐隐不渡 高坐惜尾余白鹇 鸿雁低下时留爪 寒磴滑披冻管 我沿濯龙池再往 亭亭瑶立忘夙瘝 遂使山灵霍然起 抵隙投闲力尤娴 回旋少覆乘巽二 玉花剪刻一律颁 懿哉滕六善所职 尽情为我纤悉删 又无壮士手巨刃 谁乞补此初质还 娲皇补天尚有石 腥腐熏灼烟煤黫 像设摧折莓苔杂 犹藉只便虱阴奸 岂料留遗到今日 已见流血戮谤讪 窃议语未及脱口 目击徒有悲泪潸 当时岂无有识者 无辜十九填狴犴 密文酷网连连起 豪毛肯恤茕与鳏 自知奉佛以祈福 遍列对岸穷前湾 高簇蜂房下狗窦 甚有妇女捐钗镮 纷纷似中风狂疾 金银菽帛输无悭 氓隶何识亦奔走 恐兼司寇之罚锾 就中岂但司农积 径见连车倾府圜 一龛工就费几许 举椎持凿缒或攀 侧倚傍附亦不论 巨壁凿空成通阛 有如道左一家宅 余遂踵事日无闲 嗟此地乃作俑始 高处似是垂花鬘 最后黝黑视不审 悉抹金碧填朱殷 肩差足比尚不一 鳞甲动肘修蛇擐 门侧力士倚壁立 捧以么䯢鬅头蛮 露胸袒右尽趺坐 青螺簇脑千髻鬟 夺取为佛雕巨像 幽暗故是鬼所寰 宾阳洞古尚因势 周视不禁凋朱颜 我昨南归值晴霁 山灵无术免忧患 穷极土木意不已 造寺日役千倕般 祸首胡灵继周照 偏遭刳斫丁时艰 嗟此天生奇妙地 尽补缺坏苏枯顽 一年佳赏惟有雪 清伊北走经其间 龙门蔽洛峥两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