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万里愁驮铃

出自:清代·严廷珏《黔阳即古龙标城吊王少伯》

拼音:[cháng,zhǎng][tú][wàn,mò][lǐ][chóu][tuó][lí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龙标城外青山青,龙标城下扬孤舲。
昔贤忆去九百载,峨峨雉堞空彫零。
白云影落览不极,江水直下机无停。
松篁临风互亏蔽,荒城当昼常冥冥。
红尘插脚此暂憩,踪迹仿佛波浮萍。
唐家诗名盛开宝,李杜并出扬其灵。
其时少伯才独埒,健笔利若新发硎。
惊人佳句压今古,奚止画壁传旗亭。
词科重入名益起,雍容释褐登明廷。
养鱼射鸭亦戏耳,谗谤竟尔荧宸听。
南交之谪非意料,长途万里愁驮铃
琴书一肩老仆负,自拾败叶炊公厅。
此邦风土虽僻陋,众醉亦足争独醒。
时有长跪乞诗者,民之视公如日星。
公诗在世久脍炙,我今游此公曾经。
芙蓉之楼屹然在,公其来止浮仙醽。

查看原文

注释

【长途】1.指高而长的台阶。 2.远程。
【万里】表示距离之远,范围之广,并非确切的距离、范围表述。
【驮铃】1.亦作"?铃"。 2.驼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途】

途【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

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愁】

愁【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㵞。《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

《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

《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

《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

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或書作。

【驮】

馱【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徒河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玉篇》馬負貌。《廣韻》馱,騎也。《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馱。

《韻會》或作他。《揚子·方言》凡以驢馬馲駝載物者謂之負他。

或作佗。《前漢·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師古註》凡以畜產載負物者,皆謂之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唐佐切,佗上聲。

《集韻》《五音集韻》同。

《集韻》縣名,在江夏。

【铃】

鈴【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令丁也。《廣韻》似鍾而小。《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註》鈴在旂,有鳴聲。《釋文》鈴,音零。《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博雅》鈴鈴,聲也。《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書名。《抱朴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馬兜鈴,藥名。《本草》一名土靑木香。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草名。《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花名。《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與軨通。《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註》鈴或作軨。

《說文》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通作令。《詩·齊風》盧令令。《註》纓環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